领导不走我不走,“摸鱼式加班”你图个啥?

2019-06-03 06:41:2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摸鱼”,是基层对某些形式主义加班的“亲切”称呼。“摸鱼”既是对加班状态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加班者心态的妥帖比喻。

22.PNG

【学习小组按】

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习近平

“摸鱼”,是基层对某些形式主义加班的“亲切”称呼。“摸鱼”既是对加班状态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加班者心态的妥帖比喻。

今天,基层减负专题推出第二篇文章,聚焦基层“摸鱼式加班”的现象。

-------------------------------

奇,领导不走,谁也别走

“领导不走、我不歇”、“宁愿不吃饭,也要耗着干”、“上班一杯茶、下班忙疾书”、“加班不为忙工作,只为领导看的见”……

以上这些怪现象在基层屡见不鲜,甚至成了工作常态,小组将其总结为3种类型:

“习惯性加班”,一般以单身青年为主,周末朋友之间聚会比较多,而在平时,与其在家里无所事事,不如呆在办公室充电或娱乐,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果说这种“摸鱼”对正常工作影响不大,那么下面2种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攀比型加班”,也是一种“表演型加班”。虽然在上班时间工作已经完成,但为了表现自己,奉行“领导加班我加班”、“同事加班我加班”原则,在朋友圈和工作群分享自己加班状态的“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

“运动型加班”,主要在运动式治理中“滥竽充数”。我们在某县调研时发现,在脱贫攻坚中,有些同志操作电脑不熟练,写作速度也很慢,面对大量的填表任务,很多人采取轰轰烈烈的“过场式加班”,熬到一定时间后,领导无奈之下只能换人操作。

怪,加班“摸鱼”,好处多多

下班后不好好地玩耍,留下来“摸鱼”,为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评价机制出现了问题。

追求考核的可视化与数量化,缺乏对工作的实质性考察。实际上,很多基层工作是以事件和问题为导向的,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并不适合可视化与量化。比如,我们经常遇到“不说不写等于没做”、“时间多等于做的多”的怪圈。实际上,一个人工作好不好,通过开会交流以及同事、群众的评价就可以评估出来,而不是靠加班时间来衡量。

扭曲的上下级关系,使得加班成了展现权力的一种方式。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中,按职能分工,完成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即可。但某些领导,自己不下班,下属也不许下班;下班前,还会各个办公室巡视一遍;有的临下班或者周末前,临时布置任务……忌惮考核压力,“领导不走我不走”渐渐成为潜规则。

“形式主义加班”成“免责金牌”。受制于客观条件或者自身能力不足,一些“不可能任务”,让很多基层干部被动选择了“摸鱼”。“摸鱼式加班”虽于事无补,却至少表明了一种态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属于滥竽充数,但是在数量化考核下,干部可以借此免责,将其归因为外在条件限制。

减,不缺花招缺实招

“摸鱼式加班”,一方面使工作缺乏了严肃性,另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无谓的加班也凉了基层的心。如何从“摸鱼”中解放出来,让大家下班后快乐玩耍呢?

考核不以加班论英雄,不仅要“观其行”,也要“听其言”。考核不是依靠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要靠深入群众,深入下级的内心。通过谈话、开座谈会、群众评议等方式,真正了解下级的所思所想,了解其工作困难,指出其工作问题,促进其成长。

不摆架子,真正关心关爱下属成长。官僚主义滋生形式主义,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关爱,而不是“关心关爱一张纸,严管问责一本书”。他们恰恰是“不缺督导缺指导,不缺问责缺问候,不缺决心缺恒心,不缺花招缺实招。”

尊重工作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在“大干一百天”等运动式治理当中,要大兴调研之风,深入了解基层干部能力,理解客观条件给工作带来的困难,为基层干部减负的同时,也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总之,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年轻干部,他们的人生刚刚展开,他们需要成家立业,也需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不能将大量光阴浪费在形式主义的加班当中,而耽误了他们的成长。(刘景琦)

来源:学习小组


责编:李鹏宇、毛莉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