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谁捂盖子,谁丢帽子!

2020-09-08 08:07:09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image.png

近日,“贵州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近5亿”的消息令人震惊,而更令人瞠目的是当地一些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的方式,那就是“不解决问题,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即使此事被国办督查室点名后,当地教师在朋友圈转发官方通报仍会被相关部门电话警告或劝阻。

家里有东西发霉变质了,应该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而不是捂起来。同理,权力若不在阳光下运行,就会滋生腐败;问题若在黑暗中解决,定会产生新的问题。

道理再明白不过,可为何一些官员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遇到问题习惯先“捂盖子”呢?

思维陈旧,迷信“老办法”。不可否认,在过去信息渠道不多、资讯不发达的情况下,一些官员“闪转腾挪”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过不正当手段打压提出问题的人,事后还能平步青云。但在信息渠道多、传播快的当下,“翻车”的往往是这类官员。比如,去年12月份,13人丧生的湖南浏阳烟花爆炸事故,按规定需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当地有些官员为了逃避调查,伙同企业谎报、瞒报事故信息,造成了恶劣影响,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不愿直面互联网,“媒商”不高。部分官员面对媒体镜头时存在躲、怕的情绪。遇到突发事件,更会习惯性地抗拒媒体,下意识认为媒体和网络都是在找茬,面对媒体提问三缄其口或顾左右而言他,生怕说错一个字,丢了前程。但对事实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的结果,往往因为媒体和网友的更多爆料使工作陷于被动,造成二次舆情。

搞“击鼓传花”,觉得问题不在手上爆雷“就不是我的责任”。只要把问题捂得足够严实,自有后来人解决问题,发展好了是自己留下的政绩,发展不好是继任者的锅。比如,贫困县投入数千万元修景观广场和迎宾大道、挪用中央用于贫困户危房改造专用经费去做面子工程等,最终造的不是景,而是“镜花水月”。

但要说这些习惯“捂盖子”的干部有什么共性,那就是他们图的是仕途,忘的是初心。

他们追求亮眼的政绩,不是为百姓谋幸福,而是盯着“短平快”的上升路线。他们所谓问题为“零”的满分答卷下面,却是加剧的风险和群众的不满。他们的政绩观中,缺少的是“功成不必在我”、“一茬接着一茬干”的信念,多的是满脑子的别出事就好、捞一把就跑。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优势。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才能发现优秀干部,促进事业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等,建立健全了各类问责机制,有些问题甚至要终身追责。

在问责制度日趋完善、媒体和群众监督更加严密的今天,如果有些官员还热衷“捂盖子”,早晚会丢掉他们心心念念的官帽子。

(来源:学习小组 文/鹤鸣)

责编:陈亚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