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不明觉厉”的厉家菜

2020-09-29 21:09:01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这几天,“‘老字号’厉家菜翻车”上了热搜,知名美食博主们吃了厉家菜,感觉不满意。

厉家菜主打“宫廷风味”,不能单点,只能吃套餐,价格为每位298元到2868元,额外收取10%服务费,妥妥的“高端消费”。

菜端上来,老饕们觉得性价比太低。不仅给这家米其林一星餐厅打了大众点评一星,还发文称“非常糟糕的体验”,“如果这也能评‘米其林一星’,学校食堂都是‘二星’起步了”。

花了大价钱,吃得不满意,顾客自然有理由吐槽。不过,吐槽厉家菜是有门槛的,起码得先吃着。

厉家菜来历不凡。岛叔查资料发现,厉家菜的目标客户异常高端,一大批政要和明星,都曾是其座上宾。

在饕客圈,流传着厉家菜的诸多传说:“宫廷秘方”、“不能点菜”、“每天仅供一桌”、“提前半年预订,还要碰运气”……

这让很多人想到赵丽蓉小品《打工奇遇》中的经典台词:“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小品讽刺的是一些餐饮企业不好好琢磨饭菜品质,反倒热衷于包装、贴金,打造所谓文化味儿,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提升饭菜“附加值”。

厉家菜属不属于这类?不好说。勤俭持家的岛叔总不能为了写篇稿子去体验一把。况且,就算体验了又能怎样?面对质疑,“厉家菜”的工作人员如此回应:“他们(注:美食博主们)说不值,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问题是,做好了吗?

image.png

美食博主吐槽厉家菜(图源:微博)

不得不说,厉家菜国际范儿十足,不信您上“兰庭厉家菜”官网看一下,“极简风”首页介绍里,先是一长串英文,然后才是中文。

“厉家菜主人厉善麟,北京首都经贸大学数学教授;夫人王晓舟,儿科主任医师,祖籍北京,满族,正白旗;祖父厉子嘉,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内务府大臣,总管大内衣、食、住、行,宫廷大宴总掌提调。

厉教授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烹调技艺,对宫廷饮食研究有素,王府珍馐情有独钟,常与夫人双双下厨,亲自操作,并将所得真缔传于唯一儿子厉晓麟。晓麟虽非专业厨师,但掌握烹调绝技。

1984年10月,在国庆宴会邀请赛中,厉家人荣获冠军称号,由此厉教授决定于1985年在北京开办了专营宫廷风味和北京风味的厉家菜。”

文中有些不通顺及文辞错误之处,岛叔予以保留,以显全貌。这段介绍可以澄清一些不实之词,比如外界称厉家菜为“老字号”,这就不对了,人家1985年才开张。

从官网介绍可知,厉家菜一开始走的就是“宫廷餐饮”路线——有凭据,有故事,有渊源。

餐厅走高端路线无可指摘,一个成熟发展的市场,必定会满足不同层次需求,有卖几块钱烧饼卷大葱的,也有卖几千上万龙肝凤髓的。只要商家愿意,甭管定价高低,都是自主选择。买卖好与不好,听凭市场之手调遣。

可是,“厉家菜风波”引人关注的不是价格高(“3000元一桌”),而是食客觉得菜品配不上价钱,吃了觉得亏。

值得注意的是,厉家菜不只被微博大V吐槽,还“斩获”某知名点评APP一众差评:“有空麻烦多练练内功”、“一顿饭下来没一道菜值得回味,感觉交了智商税”、“大厨应该是休息了”、“甜品挺一般的,一口弃”。

按理说,米其林餐厅不该收获如此多差评。岛叔认同“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但朴素的烹饪方式不等于随随便便做。《食神》里那碗“黯然销魂饭”,不也是因为用心才得以销魂吗?

所以,用心了,西红柿炒鸡蛋也能出上品;不用心,燕翅鲍参都白瞎。

image.png

“黯然销魂饭”(图源:电影《食神》)

菜品用不用心,食客最有评判权。

大概5年前,美食家蔡澜吃过厉家菜,留下好评: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小菜,用精美的小碗加上一支小调羹,叫做‘翡翠豆腐’,全绿色,上面一点红的辣椒油,选用当季的新鲜毛豆,蒸熟,除外皮,磨成泥。为什么味道那么鲜美?原来有‘隐味’,那是用刚剥壳的带子手切得极碎,渗在豆茸中炒熟之故。”

“在翡翠豆腐旁边另有一只小碗,装着蛤壳,壳中藏的是吐沙后的蛤蜊和剁碎后的猪肉,三分肥七分瘦,塞进壳里蒸出来,叫‘清蛤丸子’。”

让蔡澜赞不绝口的菜肴,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万千。蔡澜写道:“伊凡(厉晓麟的英文名字——岛叔注)亲自下厨,做了十几种。”“先把鲍鱼发3天,微火煮8小时”……

美食家细腻的文字,满是享受美食的安逸和下厨者的诚意,至今读来仍令人垂涎。但5年过去,厉家菜的表现却似乎一落千丈。

怎么办?在小品《打工奇遇》的结尾,赵丽蓉给热衷于编故事装格调的饭店老板支了个招,就四个字:货真价实。

(文/田获三狐 来源:侠客岛)


责编:袁如霞、陈亚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