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7月4日发表文章称,如果与中国的官员、学者及知识阶层对话,你会感到他们进行长期思考的倾向要强于日本人。而翻阅中国古籍的话,也不难发现一些类似于“长久之计”的说法。长期以来,中国人受到的训练都是要以长远眼光来看待事物。
习近平在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宣告中国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旨在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目标旨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也就是2049年)之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文章称,中国还制定了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纲要,增加了一些地方等层面所要达到的目标。
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认为:“中国希望通过制定长期计划来展示重大战略。”
文章称,日本和美国的政策往往受到选举周期的影响。出于竞选需要,政治家在决策时更倾向于着眼当下。每年6月前后,日本都会制定经济财政运营和改革基本方针,近来往往由于基本方针浮于表面而饱受诟病。今年1月,日本首相官邸召开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民间与会者就呼吁成立负责经济结构改革的专门委员会,申请制定“超级基本方针”。政府内部也有呼声寻求建立起长期愿景,但未受重视。
另据阿根廷《每日报》网站6月29日报道,阿根廷中国问题专家古斯塔沃·吉拉多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亚洲巨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以农村生产为基础的半封建结构转变为工业城市结构。今天,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约30%。
吉拉多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史令人惊讶。中国在约1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与之相比。中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生产活动的社会关系还主要是封建的,资本主义在该国并不普遍,国家的经济也被战争摧毁。
吉拉多指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经济发生了非常重要的转变。中国领导人采取了许多措施,将国家的经济从贫困和农业经济转变为城市和工业化经济,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变为国家扮演重要角色、但由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模式。
吉拉多表示,今天,中国是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的国家。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但中国仍然没有停止增长,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经济体。中国现在是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的财富引擎,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约30%。
吉拉多进一步指出,促成中国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经济措施是国家改革和经济开放,这是国家制度的调整,政府开始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国家摆脱了许多非生产性单位的束缚。最重要的是,中国在东部建立了经济特区,这些特区更加国际化。这种经验非常成功,并在中国其他地方得到推广。
责编:吴正丹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