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日历》的前生今世

2021-09-02 09:23:43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摘要:延续传统才能不忘根本,提升创意才能契合时代。

长了翅膀的小老虎双脚踏云而来,两只前爪攀住云彩,瞪着绿色的大眼睛,即便张嘴大吼也萌得不行……秋风送爽,《故宫日历》也上新啦!2022年虎年新版《故宫日历》开始发售。你可知道,这个系列的《故宫日历》已经走过了13年历程?

自2009年故宫出版社策划推出2010年《故宫日历》以来,《故宫日历》迄今已经连续出版13年。从最初的1万册印数,到连续几年销量超过百万;从单一的普通版,到典藏版、英文版、青少版、亲子版等“故宫日历家族”的立体拓展;从一本日历书,到带动出版界每年五六百种风格各异的日历书出版风潮……《故宫日历》适应今天读者的知识、审美和情感需求,集文物藏品、文化主题与艺术欣赏于一身,以“国宝日读”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有历史才有底气

故宫图书馆是故宫博物院最早的组成机构之一,有历代皇家收藏及明清宫廷刊刻的珍本古籍、精美雕版60余万册(件),几乎占据故宫博物院藏品总数的1/3。

过去的故宫,一直存在着重器物、轻资料的情形。2003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提出“故宫学”概念,强调故宫作为宫廷文化历史遗存的整体性研究,而不仅仅将其视为收藏古物的场所;除书画、器物等珍贵文物外,建筑构造、典章制度、生活资料等立体而丰富地构建了紫禁城数百年历史,都是重要的研究素材。

2009年,郑欣淼建议故宫出版社考虑再版图书馆藏的旧版《故宫日历》。大家这才发现,原来这几本小而简陋的日历,竟然还是当时大受欢迎的文化礼品呢!学者俞平伯曾将《故宫日历》送给老师周作人,梁实秋在写给张佛年的信中,提及获赠《故宫日历》,甚至发现二月二十与五月二十四日图片有重复,说明他曾从头至尾细读。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在对藏品进行整理研究的基础上,陆续编纂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和普及读物。比如学者冯华先生,一面专注内府书画研究,为《石渠宝笈》这样的鉴藏巨著做专业索引;一面俯下身来,为民众编辑一本小小的《故宫日历》。1932到1936年间,《故宫日历》共出版五册。日历精选历代书画和器物图片,封面和日期所用文字,多集自故宫所藏碑拓,古意盎然。说明当时的故宫人,已开始根据人们的审美和阅读需求制作文化创意产品,对故宫藏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传播。故宫档案中记载,“本院刊物特别减价或者故宫日历销售期间销售额猛增”,可见《故宫日历》也是畅销书呢。

新时代的新思路

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向老一辈故宫人致敬,《故宫日历2010》选择以1936年出版的1937年《故宫日历》为蓝本重新出版,但形式加以创新:旧版《故宫日历》装帧为铁圈打孔,用一页撕一张;新版《故宫日历》则布面精装烫金,封面采用故宫红,开本为48开。怀旧的内容、庄重大气的设计、利于阅读和保存的形式,使之面市即大受欢迎。

获此成功后,出版社决心重拾出版日历的传统,做新时代的《故宫日历》。如何取舍、改造,再造辉煌?

延续传统才能不忘根本,提升创意才能契合时代。经广泛讨论,新的《故宫日历》确定基调:部分保留旧版日历风貌,延续名碑集字传统;改黑白版为彩色,更好地呈现文物之美;旧版《故宫日历》内容广泛驳杂,年份个性未得到鲜明表现,而今可用不同主题组织素材。

经两年尝试,最终确定了以国人熟知并喜爱的十二生肖作为主题,同时以生肖延伸的美好寓意或与生肖特质相关的内容组织全书,做到既有明显的纪年特色和差异化,又打破了纯粹生肖文物的单调。宣传上尊重国人欢庆新年吉祥热闹的传统,陆续推出了龙年“紫禁龙时空”、蛇年“山水有清音”、马年“快走踏清秋”、羊年“美意延祥年”等主题,大主题下每月组织不同的内容。以猪年日历为例,民间认为属猪很有福气,而猪又好饮食爱享受,于是把生肖猪与美食筵宴相关文物集合在一起,主题定为“金猪喜贺岁,盛宴长相欢”,内容包括“金猪拱福”“杯盘流光”“壶觞溢彩”“合盒如意”等,一派欢乐祥和、富足美好氛围。

虽然只是一本通俗小书,故宫却秉持严谨的学术传统,最终确定由曾负责故宫文物部门的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担任主编,邀请书画部、器物部、宫廷部等研究员级别专家撰写内容,以求文字精炼、选材得当。

《故宫日历》因图文精美、底蕴深厚及其文化精神,被公众昵称为“红砖头”“中国最美日历”,连续多年销量超过100万册。因生肖文化具有纪念性,很多读者连年购买收藏;有读者用《故宫日历》纪念孩子出生;还有读者连续多年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一页日历内容,陪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为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故宫日历》还推出给老人的福寿版、给幼儿的亲子版等多种版本,其中英文版更成为中国诸多驻外使领馆赠送外国友人的新年礼品,承担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使命。

科技赋能向未来

截至2021年《故宫日历》出版,新版《故宫日历》已走过12年历程。随着技术进步和读者日益年轻化,大众阅读需求和趣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纸质出版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类出版物也异彩纷呈,如不继续改造提升,审美疲劳是必然的。12年是一个周期,也是重新出发的一个契机。苟日新,日日新,不断创新,才能永葆活力。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封面采自故宫博物院藏品“清代红色纱绣云纹飞虎旗”的2022年《故宫日历》开始了具有革命性的新一轮调整:形式上扩大开本,更利于欣赏、阅读和记事,封面设计由庄重大气变为生动活泼的国潮风;内容上增加七十二物候等知识介绍,使其更具中国传统时令色彩;同时,响应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大力发展“数字故宫”的倡导,与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做了整体智能化改造和提升。

打开2022年虎年新版《故宫日历》,读者扫描书中12个带有AR标识的二维码,即可体验增强现实技术给文物藏品带来的平面文物立体动态呈现的全新视觉感受;春节拜年期间,可利用AR特效相机技术切入日历中的虎头帽等文物,让读者用自拍头像和文物组合生成海报,分享到朋友圈,为亲友送上独具特色的新春祝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让古老的《故宫日历》焕发了新的生机,开始智慧型发展,更深地嵌入到人们生活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如何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通过不断改造和提升满足当代文化需求,是一个不断拓展的命题。《故宫日历》用十几年出版历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相信融合今天的科技、审美、价值观需求,一定能找到一条承继传统、开创美好未来的道路。

(刘辉,作者为故宫图书馆副馆长、故宫文化创意研究所副所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02日   第 07 版)

责编:吴正丹、孟庆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