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9月17日文章,原题为“中国资产的大图景仍具有强劲吸引力”。受到严厉监管的冲击,中国股市经历了震荡的一年。但总体而言,中国大图景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没有变化。尽管一些外国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但放到中国政策相对美国政策的背景下看,中国资产却重获吸引力。
美国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由央行流动性支撑着。但随着通胀加速,流动性变得不可持续,这将越来越多给成长型股票蒙上阴影。相比之下,中国对战略目标的追求,会继续刺激该国在投资组合中的上升。其目标包括调整增长引擎——从出口到内需,并强调供应链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目前的监管压力应被视为旨在促进竞争和减少系统性风险,而这对吸引资本是至关重要的。
人民币作为贸易、资本、储备和储蓄货币的国际化,对投资者也很重要。疫情暴发之初,中国抵制住进行非常规货币和财政试验的诱惑。这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经历了最大的中央银行与政府干预,颠覆了金融纪律的所有原则。
在亚洲,人民币正发挥类似40年前德国马克在欧洲的作用。各国央行对地区货币相对人民币的水平和波动性,正进行监控。这个新生亚洲货币集团,将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与美国有关的冲击,并进一步加强地区商业联系。
新兴经济体和投资者正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全世界约30%的央行计划未来几年提高人民币配置。中国人民银行已宣布将支持上海试点人民币自由兑换。这对投资者来说,有三方面影响。
首先,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资产,尤其是现金和政府债券可能成为实际正收益的主要避风港。而对投资者来说,实际回报是最重要的。
其次,中国经济周期的更大自主性将提供更好的多样化效益,并接触到未来更高的增长领域。中国通过创新向制造业价值链上游推进,将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清洁技术和机器人等战略领域提供机会。随着本土创新驱动发展,更多成长型公司将为寻求分散风险的投资者提供机会。
此外,全球投资者可能将人民币视为价值储存手段和交易媒介。作为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者,中国无意让美元暴跌,但这种金融联系将在未来的贸易和关税谈判中给中方带来额外筹码。中国有句老话“万事开头难”。投资者有充分理由对中国资产采取渐进的“独行其是”的方式。(作者帕斯卡·布兰克,乔恒译)
责编:吴正丹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