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默克尔的“背影”

2021-09-30 20:30:20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执政16年后,默克尔即将退休。9月26日,德国举行联邦议院选举,现任总理默克尔宣布不再参选,结束总理生涯。

在任内,默克尔被德媒视作“危机总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5年难民危机、2016年英国脱欧等重大事件,均在其任期内发生。她曾力挽狂澜,也曾见证诸多大事,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有着独特影响。

image.png

第20届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于9月26日举行,在德国柏林一处投票站,一名选民(右)参加联邦议院选举投票。图源:新华社

从德国历史来看,仅有两位领导人比默克尔执政时间更长:“铁血宰相”俾斯麦和促进两德统一的科尔。如果本次选举后组阁时间在12月17日后,默克尔将超过科尔的执政天数,成为德国历史上执政时间第二长的领导人。

“领航员下船了”,这是俾斯麦离任时媒体的漫画标题。如今,它被德新社用在了回顾默克尔任期的报道中。这种类比,无疑想让读者感知默克尔的历史分量。

但对普通德国人来说,他们对默克尔的评价有些复杂。

有人将默克尔时代视作德国的“黄金时代”。从数据看,自默克尔2005年担任总理以来,德国失业率从高于11%降至5%,人均GDP提高42.6%;近10年间,德国国家财政盈余常高达数百亿欧元,民众生活富裕程度上涨,人均居住面积稳步提高……有民众甚至将德国队问鼎2014年世界杯也归为默克尔的政绩。

过去16年,德国人习惯了默克尔治下的安稳。在联邦议院选举中,一些选民抱着“一切照旧”的态度,希望选出“默克尔2.0”。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被媒体捕捉到这样的细节:使用默克尔的惯用手势、语言,大有打造默克尔“接班人”形象之意。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对默克尔满意。本次选举前夕,德国西韦舆论调查公司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1%的受访者认为默克尔时代德国“总体变坏了”,31%认为“德国变好了”。

岛叔在德国也听闻了一些坊间“吐槽”。

比如核电政策争议。上台之初,默克尔支持发展核电,但2011年底,她所属政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在地方选举中失利,动摇了默克尔的“保核”信心。同年,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默克尔态度骤变,宣布在没有成熟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德国要在2022年“全面弃核”。批评者认为,默克尔是“机会主义者”,想借机收割环保主义者的支持。

又如在难民危机中大开国门。2015年,默克尔的“开门政策”导致数以百万的中东难民涌入德国,德国社会因此经历了一系列动荡。民调显示,77%的受访者认为默克尔时代的烙印就是难民危机。

还有人反感默克尔过于稳健谨慎的处事风格,认为她不是大刀阔斧的“开创之主”,而是水来土掩的“守成之君”。德国人常拿默克尔与其前任施罗德比较:后者力推“2010议程”经济改革,想帮德国摆脱高福利陷阱,后虽因触动利益集团而在总理竞选中败北,但留下了改革者的名声。相比之下,默克尔任内选情虽始终平稳,但德国数字化进程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也一再拖后。

image.png

2005年11月22日默克尔在柏林德国联邦议院宣誓就职后兴奋地走下宣誓台。图源:新华社 

更多的欧洲人记住了默克尔任内经历的种种危机,她在面对危机时的“豪言壮语”,至今让欧洲人印象深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欧洲,银行出现挤兑潮。彼时,默克尔飞赴巴黎,与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会谈并发表讲话:“我想告诉储蓄者,你们的财产是安全的。”不久,合计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相继出台,迅速平息了汹涌的挤兑潮。

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默克尔深知一损俱损,立即表态“救助欧洲多国势在必行”“没有其他选项”,最终带领欧洲挺过欧元“至暗时刻”。

2015年难民危机爆发后,默克尔一句“我们能搞定”,瞬间成为各大媒体头条。受此鼓励,难民争相涌入欧洲,不少国家边境承压,德国难民救助系统几近崩溃,难民危机也成为国内政敌攻击她的“利器”。随着时间推移,难民危机对欧洲社会的冲击逐步化解,但长远影响仍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崛起,加剧政治碎片化;中东欧国家民族主义抬头,扰乱欧盟团结……

在默克尔任期接近尾声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多波疫情轮番袭扰下,默克尔在总理府、联邦议院的演讲广为流传:“德国遭遇二战后最大危机”“不要让这个圣诞节成为你和祖父母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记得用60度温水洗口罩”……几乎每一次演讲都是社交媒体上抗疫话题的爆款。

可以说,经历多轮危机后,默克尔塑造了德国稳定可靠的国际形象,她本人也被称为欧洲的“稳定锚”。德国《世界报》在本次选举前发布的一份由欧洲多国民众参与的民调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默克尔使德国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

image.png

2015年9月5日,德国慕尼黑,难民抵达火车站时手持默克尔照片。图源:新华社

对世界政坛来说,默克尔是一位多边主义的倡导者。

基于德国以及欧盟的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考量,默克尔治下的德国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搞国家间冲突对抗。她说德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要合作解决问题。她认为“看法不同,不影响对话合作”。近些年,气候变化议题、伊朗核问题、自由贸易、乌克兰问题等国际问题背后,都有默克尔推动多方对话协商的身影。

不过,默克尔大概没料到,她的外交政策的最大挑战者,居然是盟友美国。尤其是特朗普上任后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在北约军费、欧美贸易、“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上与德国龃龉不断。2017年默克尔访美,特朗普竟然拒绝与其握手,默克尔只得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美德关系一度紧张,中德关系却平静安稳。默克尔秉承奠定于科尔时期、发展于施罗德时期的中德友好合作传统,始终把中国视为重要合作伙伴,推动德国、欧洲对华务实合作,中德、中欧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默克尔就职前的2004年,中德还是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到了默克尔的第3个任期,中德已升级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过去16年,默克尔12次到访中国,去过中国12个城市,这在西方领导人中相当少见。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她访华时的一些亲民细节:2007年访问南京,默克尔在结束当天公务安排后,提出去南京明城墙看一看,雨夜游览台城;2014年访问成都,默克尔在农贸市场买了郫县豆瓣、花椒面和八角,看当地厨师炒宫保鸡丁,用筷子品尝;2015年到访安徽,她在一家农户与村民聊家常;2019年途经武汉长江大桥,她下车眺望长江,请工作人员留影纪念……在中国网友口中,默克尔还有一个亲切的称呼:默大妈。

image.png

2014年7月6日,默克尔在成都学习川菜宫保鸡丁的做法。图源:新华社

无论是“欧洲铁娘子”“危机总理”“守成之主”还是“默大妈”,不同人眼中有不一样的默克尔。作为政治家,她打过应对各种危机的硬仗;她是世界政坛的“常青树”,在任期间历经美国4位总统、英国5位首相、意大利9位总理、日本11位首相。

在默克尔居住的公寓旁,有一家印尼华人开的中餐馆,主打菜品是北京烤鸭,不忙的时候,默克尔一周能来三四次。如今,随着任期进入倒计时,退休后的默克尔或许更有闲暇光顾中餐馆,安静地坐在桌前,听其他客人聊她过去的16年。

文/远冯潘科(发自德国柏林)

编辑/云歌、山秋

来源:侠客岛


责编:赵宽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