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新社莫斯科2月21日报道,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帷幕。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为让这场重大的体育盛会精彩纷呈,举办方可谓竭尽所能。北京冬奥会将因诸多理由而被载入史册:运动员性别比例最均衡、最环保和科技含量最高。此外,冬奥会来宾和工作人员都对冬奥村的安全程度和先进设施给予肯定。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也高度评价举办方和志愿者作出的努力。
报道称,巴赫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前夕对记者表示,已经可以认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是成功的。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运动员们非常高兴,他们对防疫闭环里的比赛场地、冬奥村、服务和安全都十分满意。我认为,甚至无需我来转达运动员的感受,他们自己已经一再表示满意。”
巴赫承认,在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方面,这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奥运会。
据报道,在北京冬奥会上,109枚金牌被授予23个国家的运动员。
对举办方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迅速,但归功于对新冠病毒的“零容忍”政策,中国政府早就成功控制住疫情。
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表示,冬奥场馆实行“闭环系统”。按照闭环管理规定,运动员、官员、媒体记者须使用专用交通工具,仅在训练、比赛和工作场地及指定住宿地点间活动。措施是严苛的,尽管仍有个别人感染新冠病毒,但正是这些措施使疫情免于在冬奥会参与者中暴发。
巴赫指出:“即使这里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这是巨大的成就。”
报道指出,北京冬奥会还是历史上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奥运会。据国际奥委会统计,截至2月18日早上,国际奥委会全平台社交媒体账号浏览量逾27亿人次。仅在中国,就有约6亿人通过电视关注了北京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开创了新的技术标准。转播冬奥赛事使用的数字技术定下了新标准,中国技术企业在冬奥会的数字化和环保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负责研发的火炬使用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氢燃料。
史无前例的环保水平是北京冬奥会的另一个特点。中国几十年来为治理环境污染作出的努力取得了成果。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表示:“如今的北京,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报道表示,为降低碳排放,北京市政府聚焦能源、建筑和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于建华指出,2021年万元GDP碳强度约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28%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此外,一些动人时刻也让人铭记2022年北京冬奥会。
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在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排名第16,无缘决赛,但她收获了很多中国粉丝。这位19岁的姑娘在TikTok上分享自己在北京的冬奥之旅并大受欢迎。无论是志愿者在开幕式上大声喊出的“欢迎来中国”,还是在北京品尝到的美味佳肴,都令莫德深受感动。
莫德在记录自己在中国的最后一天的视频中表达了不舍,称离开中国让她“非常难过,会在飞机上哭的”。这段视频获得了中国网友数百条表达喜爱与支持的评论。一名网友留言说:“美丽的特莎,你永远可以回到这里。”
德国高山滑雪队在比赛服上使用了汉字的“德国队”。该队队长表示,这么做是为了表示尊敬,以及展现中德人民的紧密关系。
报道称,中国队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和瑞士选手玛蒂尔德·格雷莫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中分获金牌和铜牌,赛后,两人还去安慰了获得银牌的法国运动员泰丝·勒德,这暖心的一幕令观众难以忘怀。三位奖牌得主相拥在一起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开,这展现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责编:吴正丹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