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外交近期呈现新气象。日前,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访问阿联酋,在此之前以色列总理对阿联酋和巴林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时隔9年首次访问阿联酋。如此密如连珠的外交活动是去年以来中东“和解潮”的延续,显示中东国家止战求和并非权宜之计。
中东国家间这波“和解潮”有范围广、力度大、持续性强等特点,最引人关注的是阿拉伯国家与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等中东地区三个非阿拉伯国家实现关系缓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也得到初步解决,卡塔尔与沙特、阿联酋等国历时近5年的外交冻结宣告结束。
从外部看,美国实施从中东战略收缩是中东外交休兵的最重要原因。拜登延续了前几届美国政府淡出中东的战略,美国将恢复伊朗核协议作为中东政策的重要目标,同时要求其中东盟友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这让美国的中东盟友意识到,美国的安全保护不过是泡影,它们将不得不独自应对地缘政治挑战。“美国在军事上退一步,中东外交便进一步。”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中东国家化敌为友、放下身段止战求和的原因。
外因固然重要,但还是内因对促成中东“和解潮”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矛盾根深蒂固,领土、资源、民族、宗教等不一而足。即便在这次“和解潮”中,导致有关国家之间关系紧张的许多矛盾也依然如故。但无论如何,“和解潮”的出现说明中东国家进入了新的状态。
首先,中东国家开始以发展引领外交。“阿拉伯之春”后阿拉伯国家陷入大动乱而不断沉沦,全球能源转型使产油国风光不再,经济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许多中东国家是新冠疫情的重灾区,经济遭重创。更重要的是中东国家意识到,美国等域外势力挑拨下,中东国家之间的内斗使它们不惜牺牲发展去追求所谓的安全,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中东地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政治纷争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合作。
如果再不迎头赶上,中东将错失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阿拉伯之春”血与火的洗礼,激发了中东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强烈愿望。这促使它们将重心转移到国内,埋头发展经济。经贸合作成为“和解潮”的驱动力和导向。
其次,“和解潮”反映中东国家正在超越地缘政治纷争。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一己私利,在中东“拉一派,打一派”,将中东国家裹挟进无尽的地缘政治冲突,发展则提不上日程。沙特与伊朗关系改善,说明中东国家正试图摆脱地缘斗争魔咒,将无谓耗费的财力用于国内经济发展。
再次,“和解潮”折射中东国家正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影响下,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一直是阿拉伯国家的外交禁区。阿联酋等国冲破了意识形态禁忌,看重经贸、科技合作带来的红利。例如,经贸和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为土耳其与阿联酋关系改善的重要驱动力。
与“和解潮”相伴的另一中东外交现象是中东国家集体“向东看”。今年年初,多个中东国家外长密集访华,三位阿拉伯国家元首来华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东国家集体拥抱中国,同样体现了经贸引领中东外交的新趋势,说明中东国家已高度认可中国“以发展为纲”的中东观,并将中国视为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要伙伴,从发展战略对接的高度看待对华关系。
巨大的经济互补性也决定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未来可期。中东是中国最重要的进口石油来源地,中国则为中东国家提供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助力其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综合来看,“和解潮”是中东外交的重大转向,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它的出现绝非偶然,也不会昙花一现。(丁隆,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责编:吴正丹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