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23日08:07|来源:海外网|字号:
“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曾被视为小资生活方式之一的星巴克近日遭央视痛批,称星巴克咖啡在中国的售价最贵,成本不足4元的中杯拿铁咖啡,在北京卖27元一杯,比伦敦贵了近3元,比印度孟买贵了近一倍。
按常理,媒体揭批某种产品价格畸高,应该受到消费者的称赞才是;成本不足4元的咖啡卖到27元,如此暴利应该引起群情激愤才是。然而,央视对星巴克咖啡的揭露和痛批,不仅没有引来多少叫好声,反而招致一片讥笑声,不仅没让星巴克成为“过街老鼠”,反倒是报道本身乃至央视成为众人质疑的对象。质疑者中有大V也有普通网友,有专家学者也有一般消费者,连新华社也公开发文表达异议。这一“反常”现象,颇为耐人寻味。
首要原因,应该是央视找错了揭批对象。星巴克咖啡是一种市场化产品,与垄断无涉,价格随行就市,消费者有着充分“用脚投票”的权利——你若嫌它太贵,可以拒绝光顾,选择其他咖啡饮品;你若愿意光顾,说明可以接受它的价格,或者认为价格之外有吸引你的东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愿打愿挨”,一切由市场无形之手调节妥当,根本不需要瞎操心。
反之,那些垄断产品畸高的价格和利润,才应该成为媒体操心的对象,比如供电、供气、供暖、成品油以及电话费、银行收费、医药价格等,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仅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或多或少存在垄断,并因垄断导致高价。不去揭批垄断高价,却大张旗鼓地拿一个市场化产品说事,难免给人“欺软怕硬”之感。
(责编:张婷)
央视,星巴克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