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洋变五大洋,地理意义何在

2021-06-11 10:15:21来源:光明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摘要:南大洋有着与其他大洋不同的特质和生态系统,南大洋的生态更脆弱。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近日宣布,南极洲周围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也就是世界第五大洋。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地理学家泰特称,南大洋早就被科学家们认可,但由于国际上还未达成协议,因此没有被正式承认过。现在,美国地理学会承认南大洋,意味着国际上将进一步全面接受和使用对地球上海洋区域的新划分,即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

过去人们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的这片水域为“南极海”。但是,多年来多学科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南极海”有很重要的不同洋流,而且温度更低,生物多样性更具特色,因此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以海域面积计是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而在此前,南大洋也早就被一些国家和专业机构称为“南冰洋”(the Antarctic Ocean,与北冰洋对应)。

不过,国际上仍有专家认为,大洋应有其对应的大洋中脊,但南大洋不存在大洋中脊,因此也不存在南大洋。大洋中脊又被称作中央海岭,是贯穿于世界四大洋的海底山脉系列,而且成因相同,特征相似。太平洋的大洋中脊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的大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陆地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尽管南大洋缺乏明显的大洋中脊,但也有海岭。此外,南大洋的洋流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南极大陆沿岸的近表层海流沿着大陆自东向西环流;但在南大洋中相反,为自西向东环流,因而形成了以南极大陆为中心的同心圆洋流。从这个角度看,南大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大洋,在3000万年前,当南极洲和南美洲分离时,环绕南极洲的洋流才开始出现,南极洋流和北方暖水的汇合处,是南大洋的天然边界。

由于上述这些特点,南大洋人迹罕见,生物并不多,却有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在南大洋和南极洲生存,生物必须适应当地的严寒气候,因此,当地的生态和生物表现为多种特点。一是海洋食物链简短,形成了硅藻→磷虾→鲸类或其他肉食性动物生物链。二是生物种类较少,而且耐严寒的脊椎动物个体较大,发育慢。三是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外界干扰和破坏。

南大洋有着与其他大洋不同的特质和生态系统,南大洋的生态更脆弱,同时,由于它不属于任何国家,保护南大洋的任务更艰巨。如果没有责任和权利的相关制约,南大洋及其所属的南极洲很可能成为公地悲剧的缩影。例如,一个世纪以前,南大洋须鲸总数约为100万头,但1904年出现商业性过度捕捞后,如今只剩几十万头。

南大洋现有海域管理机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需要各成员国履行义务,加快在南极地区构建大型海洋保护区网络。国际上正式承认南大洋,意味着这片公海所蕴藏的资源属于全世界,人类必须为子孙后代保留好这份财富。

(作者:张田勘,系科普作家)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