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敬一山:“鷹爸”,孩子不是天生的“戰士”

2012年11月13日08:45    來源:新京報    敬一山    字號:
摘要:孩子不是父母可以任意裁決的私人財產,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立的靈魂。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善待他們的身心。

幫子女成才,無可厚非,但不能演變成“逼”子女成才。

據報道,近日,在武漢常青花園第三社區組織的徒步比賽中,4歲男童王鼎森一口氣走完18公裡,將不少大人甩在后面。當地媒體採訪后得知,小男孩在爸爸的特訓下,每天跑步3000米,日復一日從不耽擱,並且經常洗冷水澡。“鷹式教育”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從媒體的採訪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鷹爸”內心的“分裂”。一方面他說隻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平凡快樂的人”,另一方面又說看了“勵志”的育子書后,想著“能夠做到書上的50%,我的孩子就非常了不起”。這種“分裂”正是類似教育方式被很多人批評的重要原因:不管“虎媽”“狼爸”們怎樣為嚴苛行為辯護,他們內心深處都深藏著要打造一個“了不起的孩子”的欲望。

說這些父母是把孩子當成“戰勝”其他家長的工具,或許有些極端。但他們確實很像霸道的園丁,完全以自己的志趣“修剪”孩子。在這些父母的規劃中,孩子似乎生來就是一個“戰士”,要為若干年后的一場戰役做著各種體力、智力上的准備,以求日后在競爭中勝出。可是,人生真的有那麼一場決定勝負的“戰斗”嗎?考上一個好學校、找到一個好工作,這樣的人生是否就更“成功”?為了這樣的“成功”犧牲快樂的童年,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

幫子女成才,無可厚非,但不能演變成“逼”子女成才。幫助孩子成才的所有手段,應該是和孩子的身心發展同步,而不是誘逼孩子以稚嫩的雙腿,把未來的路搶先跑完。

以武漢這個“鷹爸”來說,除了讓4歲的孩子每天跑3000米之外,他還每周請大學生給其講授大學或高中的課程,美其名曰是“為將來做鋪墊”。已有專家說,4歲孩子免疫系統尚不完善,不提倡進行過度的體育鍛煉﹔至於給4歲孩子講高中或大學課程,怎麼看都有拔苗助長的嫌疑。這些繁重的“教育任務”,一如烏雲遮蔽了本該天真爛漫的童年天空。

孩子不是父母可以任意裁決的私人財產,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立的靈魂。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善待他們的身心,當孩子成長到自我意識蘇醒的那一天,能驚喜地發現自己健康、擁有開拓生活的無限可能,而不是悲哀地發現自己已傷痕累累,或者被固定在厭惡的位置無力回天。

成人的社會儼然已是一場生存競賽,太多人的靈魂趕不上自己匆匆的步履。在被各種競爭的硝煙熏染得焦慮無比的父母們,該做的是自己慢下來,想想所謂人生或成功的真諦是什麼,而不是急迫地揮舞著教鞭,把孩子也過早地推入“跑道”。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