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海外輿論

華媒:“平墳”莫傷了中國文化的根

2012年11月23日15: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摘要:事實上,以孝道為核心,圍繞墳墓發生的種種有關仁愛、忠義等價值觀念和喪葬、祭祀等禮儀體系,盡管不是一種被學界廣泛接受或法律明文認可的宗教信仰模式,但卻有效解決了生死焦慮問題,賦予短暫生命以永恆的意義。

中新網11月22日電 美國《僑報》21日刊出評論說,今年以來,河南周口等市縣陸續開展大規模“平墳運動”,持續引發各界關注。

文章指出,從人類學角度看,發明墳墓禮葬祖先,而不是將其遺體棄置荒野任由禽獸蠅虫嚙噬,是中國人脫離野蠻而臻於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文化孝道和仁愛精神的集中體現。千百年來,中國人堅信“祖有功,宗有德”,主張“敬天法祖,報本反始”,推崇“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必定封墳樹木、禮葬祖先並四時追祭和緬懷,蔚為一大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職是之故,中國人對於“死有所葬、入土為安”的強烈渴望,超出了任何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想象。

文章說,事實上,以孝道為核心,圍繞墳墓發生的種種有關仁愛、忠義等價值觀念和喪葬、祭祀等禮儀體系,盡管不是一種被學界廣泛接受或法律明文認可的宗教信仰模式,但卻有效解決了生死焦慮問題,賦予短暫生命以永恆的意義,成為中國人最朴素、最廣泛、最深厚、最悠久的天然信仰,是一種“不是宗教的宗教”或“超越宗教的信仰”,也是一種具有強韌生命力並高於明文法典的自然法和習慣法,更是中國文化的根基和動力,所謂“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也。此外,墳墓還是一種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重要符號。

文章注意到,為了所謂的“擴大耕地”就發起大規模的“平墳運動”,不僅違背了“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義”的治國古訓和“封墳護墓”的優良政治傳統,而且必將把圍繞墳墓發生的價值觀念和禮儀體系連根拔起,摧毀當地民眾的天然信仰和文化根基,給本已十分虛弱的中國文化帶來傷害。

文章最后說,清明節已成為國家法定節日,但在“清明時節雨紛紛”時,民眾還能否通過祭祖掃墓寄托哀思? 這是一個關乎中國文化的大問題,不可不察。當地政府應停下粗暴的平墳“大躍進”,通過合理規劃漸進式推進殯葬改革,逐步解決爭地問題。(慕朵生 傳統文化研究人士)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