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於“是藥三分毒”來,檢驗的負面作用相對少一些。而且,很多檢驗信息,不管是否有用,知道了似乎總不是壞事,因此,患者更容易接受。 |
據新華社報道,血鈣檢測,一個被業內人士認為基本沒有臨床價值的檢查項目,居然被當做常規項目,在許多地方的醫院大范圍開展,甚至成為不少幼兒園的常規體檢內容,以至於被人冠以最“坑爹”的體檢項目。
明明沒有價值卻大量開展,個中原因恐怕很多人都能想到——那就是“利益”二字。商家為了利益編撰出許多血鈣的健康價值,醫院在利益的驅使下,將血鈣大量運用在患者的體檢方面。
長時間以來,人們都將目光集中在醫院的藥品利潤方面,化驗檢查的過度問題常常被忽視,這是因為,相比於“是藥三分毒”來,檢驗的負面作用相對少一些。而且,很多檢驗信息,不管是否有用,知道了似乎總不是壞事,因此,患者更容易接受。
另外,現代醫學的發展和檢驗水平有著更密切的關系,檢驗常常被認為是醫生眼睛的延長,給病人實施更多的化驗檢查,在很多時候會讓患者認為是醫生查得仔細,這也是促使臨床檢驗容易泛濫的重要因素。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關部門非但沒有出台政策予以糾正,反而在管理中客觀上發揮著變本加厲的作用。一個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管理中片面強調“醫藥比例”。
所謂的“醫藥比例”,就是指藥品費用在整個醫療過程中所佔據的比例。出台這樣的政策,其本意是促使醫生減少用藥,並適當增加手術等非藥費手段在臨床中的應用,其立意絕對是好的。可是在現實工作中,由於藥品的利益一時難以割除,為了降低“醫藥比”,那就隻好增加化驗來提高患者的整體花費,以此來拉低“醫藥比”。
如此,在很多時候,醫生們需要考慮的往往不是某化驗是不是應該做,而是能不能找到理由讓患者做某種化驗。
常言道,一個人的錯誤是個人的,群體性的錯誤就一定是制度性的。當如此多的醫院熱衷於“坑爹”化驗時,單純去譴責醫生,或許很難解決問題。作為醫務工作者,的確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而有關部門更應該在制度上拿出對策,化解這種大搞“坑爹”化驗的沖動。(作者是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