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鄧海建:私教“桃花源”不過夢一場

2012年12月11日14:12    來源:燕趙晚報    鄧海建    字號:
摘要:每個成年人的心裡,或多或少還有著詩意棲居的田園夢幻。加之城市生活喧囂如斯,從入世到出世,恐怕是每個現代人身心勞累后的集體抱怨。武漢的7對父母將這樣的向往化作了真實的生活選擇——開荒種地,教子讀書,其樂融融。

武漢7對父母將孩子從城市帶到農村,他們找了一所廢棄的小學,將其一樓改建成各家宿舍,二樓則是孩子們的學習場所。家長自己則當起老師教育孩子,閑時家長就與孩子一起開荒種地。(12月10日《楚天金報》)

每個成年人的心裡,或多或少還有著詩意棲居的田園夢幻。加之城市生活喧囂如斯,從入世到出世,恐怕是每個現代人身心勞累后的集體抱怨。武漢的7對父母將這樣的向往化作了真實的生活選擇——開荒種地,教子讀書,其樂融融。

如果這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不過是多元社會的一個價值側面,就像你愛普洱、他愛拿鐵,區別的只是口味而已。但如果將之放在教育的語境下,愣是要夸大這種田園牧歌式私教的功用,恐怕就不僅僅屬於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一者,即便7對父母都是教育專家,也不可能包辦孩子的義務教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突出表現為分工的精細化。就譬如不能因為食品安全風險就退回到刀耕火種的洪荒年代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孩子天性在城市受到戕害,就一定要回歸到教育的“自給自足”狀態。這種因噎廢食的邏輯看起來詩意十足,但質量何在?起碼,考慮過孩子將來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嗎?

二者,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家庭教育不過是其間的一部分,既代替不了學校教育,更取代不了社會教育。有家長在網上感慨:數年嘔心瀝血的家庭教育,抵不上孩子開學的短短幾天。在人際網絡日益密切的現代社會,跳脫或者出俗,要麼是真心一輩子隱居於世,要麼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

三者,家長可以選擇鄉野的生活,這是自己的權利,但如此主宰孩子的命運,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來說,家長真能承擔得起這樣的風險?法律而言,受教育不僅是憲法權利,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有一千個離開城市的借口,但如果只是構建私教的“桃花源”,恐怕有一千零一個需要留下來的理由:不要拿孩子的未來,成全大人的夢想。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