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秦淮川:莫言謝絕“大師”的分寸與擔當

2012年12月17日08:58    來源:北京青年報    秦淮川    字號:
摘要:拿了諾獎的莫言回國了。對於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莫言也不希望現在與得獎之前有什麼變化。得了諾獎后,輿論中有人開始稱莫言為“大師”,更有人把莫言形容為“前無古人”的偉大作家。在機場簡短接受採訪時,莫言給予了否定:“永遠不敢稱‘大師’。

  拿了諾獎的莫言回國了。對於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莫言也不希望現在與得獎之前有什麼變化。得了諾獎后,輿論中有人開始稱莫言為“大師”,更有人把莫言形容為“前無古人”的偉大作家。在機場簡短接受採訪時,莫言給予了否定:“永遠不敢稱‘大師’。‘大師’這個稱謂有它內在的含義,誰要 是叫我‘文學大師’,我會覺得暗含諷刺意味,我覺得自己遠遠不夠。”(12月16日《西安晚報》)

  20多年前,莫言的伯樂、時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徐懷中就斷言,莫言具有大師潛質。如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莫言成為文學大師似乎是順理成章。莫言作品最主要的英譯者葛浩文就這樣評價過,莫言是“寓言與幻象、多重敘述和風格變換的大師”。但是莫言卻謝絕文學大師的稱號,並 明確表示“喊我大師是諷刺”,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這是一種清醒。獲得諾獎是文學殿堂中一次華麗的文學“加冕”,同時也是一種壓力。調查顯示,獲得諾獎之后的作家基本上難再有佳作,莫言清楚 地知道這一點,因此他說過,“諾貝爾獎對作家來說往往是一個‘死亡之吻’,很難再出好的作品。很多作家一旦獲獎,就陷入繁瑣事務中去,影響寫作。我盡量避 免這種結局。作家最重要的不是開會和接受記者採訪,而是寫作。”如果心安理得接受大師稱號,躺在大師的稱號上優哉游哉,也許很難寫出更好的作品。

  這是一種謙遜。莫言在創作上“獨斷專行”,但生活中極其謙遜,甚至活得有些“窩囊”。12月6日,莫言在瑞典學院出席新聞發布會時說,“我 父親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莫言是農民的兒子。得獎之前是農民的兒子,得獎之后仍然是農民的兒子。”從中可見,莫言的確很淳朴,這是一種可貴的淳朴,與一些 人爆得大名之后得意洋洋、傲慢不遜形成鮮明對比。

  這是一種聰明。莫言獲得諾獎之后,有不少質疑甚至撻伐之聲。有人認為他不夠格,有的認為他不夠尖銳,還有的認為他太幸運,如果他能獲獎,中 國至少有十多名作家應該獲獎……這些質疑也許正常,但對莫言來說,有些不夠公平。而莫言的聰明之處在於,他謝絕大師稱號,也許使那些質疑者特別是過度找茬者多了一些無趣。

  這也是一種警惕。毋庸諱言,這是一個大師匱乏的時代,民國以降的大師漸漸凋零,讓人在仰望中黯然。但這又似乎是一個大師如過江之鯽的時 代,出了幾本書就敢稱文學家甚至文學大師,畫了幾幅畫也敢以國畫大師自居。大師多如牛毛,實際上是對真正大師的侮辱,是對大師稱號的褻瀆。大師稱號的貶 值,使大師稱號有些臭不可聞,真正有水平的人或堪稱大師的人對大師稱號避而遠之,再正常不過。

  季羨林先生生前曾表示,希望“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這三頂桂冠指的是 “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稱號。季先生的自謙一時傳為美談,更讓人思索良久。我們這個時代確實需要大師,大師多多益善,但是為何真正的大師這 麼少?真正接近大師的人為何謝絕大師稱號?而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為何熱衷於戴上大師的帽子?

  莫言謝絕大師稱號,這是一名作家的分寸與擔當。問題是,他想謝絕就能謝絕嗎?君不見,有太多的人、企業和部門正在排隊過度消費他,正在夸張地給他戴上各種廉價的高帽。如果尊重莫言,就別過度消費莫言﹔如果真正善待莫言,就從培植大師生存的良好土壤和空間做起。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