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與其他腐敗一樣,學術腐敗也在敗壞我們的社會風氣,助長不公平競爭。近來頻頻見諸網媒的學術腐敗事件,應該讓學術界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學術生態的現狀。 |
學術研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很高,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探究宇宙萬物規律,洞察人類社會機理,在所有的地球文明中,學術成果具有奠基性意義。而從事學術研究,傳統上認為心要寧靜,人要耐得住寂寞和誘惑。學術機構被稱為“象牙塔”,本身就寓含了學術研究事業需要與塵世保持距離的意思。
然而進入商業社會,誘惑空前,學人和研究機構在誘惑面前中槍倒下的,不計其數。有為混飯誤入學術圈的,沽名釣譽,包裝自我﹔有的拿到課題,轉包給其他人代筆,或者分給研究生完成,課題主持變成了科研老板﹔至於到網上“淘”篇論文交差的抄襲行為,從博導到本科生,比比皆是﹔當然,必須要提到的,還有少數在學術上成了點氣候的,把學術圈當作江湖,做起了學術買賣和情色交易。
與其他腐敗一樣,學術腐敗也在敗壞我們的社會風氣,助長不公平競爭。更為嚴重的是,因為學術研究的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和硬實力,而學校等教育機構的風氣,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學術腐敗,顛覆了傳統的學術倫理,弄得學者不像學者,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大學不像大學,科研機構不像科研機構。學術隊伍的異化,學術腐敗蔓延,毀掉的是優良的學術傳統,毀掉的是學術信仰,進而毀掉的是中國的未來。
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世界矚目﹔而精神文明,包括學術研究方面的成果,與當前中國的經濟實力相比,則顯得很不協調。所謂文化強國,學術強國,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恢復學術的純潔,如果離開了學術的純潔,則失去了最原始的動力。
近來頻頻見諸網媒的學術腐敗事件,應該讓學術界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學術生態的現狀。鏟除學術腐敗,需要喚醒每個學人的危機意識,重樹學術信仰,潔身自好,才能淨化學術環境。鏟除學術腐敗,更需要從法制建設方面入手,對學術界的論文抄襲、課題買賣、情色交易現象,上升到追究刑事責任的層面。隻有依法治學,以德束己,中國的學術才可以保持健康的肌體,保持應有的活力。(作者是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