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趙永新:別迷失在“論文大國”裡

2012年11月29日08:1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摘要:導致論文質量與數量不相匹配、落差巨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盛行多年的唯論文評價機制。

  如同隻有某個國家(或地區)的奢侈品消費群體達到一定規模、具備相當的購買力,奢侈品制造商才肯在那裡設專賣店一樣,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通訊》首次在中國成立編輯部,自然是令人樂見的好事,至少說明中國的科研論文對國際科技期刊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吸引力。

  近年來,我國的科研經費持續增長,總量已居世界第二﹔研究人員數量快速增多,已位居世界第一。有道是水漲船高,中國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也突飛猛進,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論文看數量也要看質量。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的科研論文質量也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正如《自然出版指數2011》所顯示的那樣,中國的科研論文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所佔的比例,已從2001年的1.85%增長到2011年的11.3%,名列全球第四。但如果從我國論文總量世界第一、科研人員數量世界第一來衡量,質量的上升顯然滯后於數量的增加。據統計,我國科研論文的平均引用率,還排在世界100名開外。國內的科技界同行也有這樣的共識:我國真正能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的高水平論文,還屬鳳毛麟角。

  導致論文質量與數量不相匹配、落差巨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盛行多年的唯論文評價機制。

  把所發表的論文作為判斷科研人員的研究進展和學術水平的指標之一,本無可厚非。但遺憾的是,在我國,論文已日益成為判斷科研人員學術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標﹔許多單位把論文與畢業、報獎、評職稱、評院士、發獎金、課題評審、引進人才等“定向捆綁”——論文成了學術評價的“金標准”。

  畸形的評價機制,催生出偏執的論文導向和狂熱的論文崇拜。為了能快發論文、多發論文,一些科研人員挑選那些容易發論文、容易被引用的所謂“熱門課題”,一些科研人員把本來應該一次發的論文拆成幾篇陸續發表﹔更有甚者,偽造數據、隨便署名、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大量垃圾論文和假論文的產生,自然就不奇怪了。

  一般而言,量變會產生質變。但在上述“特殊”情況下,這一自然定律也被打破了。值得慶幸的是,“為論文而論文”的弊害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新的評價機制正在醞釀出台,科研人員也正以自己的行動,向“垃圾論文”說“不”。

  當我們填平了論文量與質的落差后,沒准兒影響力更大的《自然》雜志會把辦公室搬到中國。 

(責編:李文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職稱,高教,雜志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1901年八國聯軍鐵蹄下淪陷的北京城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