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3月31日06:38|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中國經濟要硬著陸了嗎?任何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都受到“自然增長律”的規律性支配,中國也不例外。 |
正如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受到世界矚目一樣,今天,中國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同樣受到世界的高度關注。當前,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還存在著一些誤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中國經濟要硬著陸了嗎?
任何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都受到“自然增長律”的規律性支配,中國也不例外。自1978年起,中國經濟迎來了一個極其珍貴的“發展長周期”,實現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長,但這種高速增長可能將成為過去。目前,國際國內時常為中國經濟增長數據高於預期感到振奮,而在GDP增速下滑時感到沮喪。必須認識到,中國經過35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到了換檔期,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經濟體經歷起飛階段的高速增長之后都會遇到的逐漸放緩階段,美國、德國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國也不可能逾越這個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從2008-2011年年均9.6%放緩到2012-2013年年均7.7%的水平,甚至可能出現進一步放緩,但作為新興發展中大國,中國未來依然存在“代償機制”,仍具有城鎮化紅利、人力資本紅利、改革紅利、創新紅利和全球化紅利等可待挖掘。
第二,中國將出現債務/金融危機嗎?
摩根士丹利的魯奇爾•夏爾馬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文章稱,中國的公共債務和私人債務總量超過GDP的200%,在發展中國家中是前所未有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台高筑,借貸促成房地產行業泡沫。但中國債務水平上升的壓力並沒有超過債務償還的能力, 中國當前的債務規模,以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和財政實力足以消化,政府債務比率總體遠遠低於國際警戒線以下,風險主要來自於債務資產結構的不匹配和期限的不匹配,如何尋找合理解決債務融資方式、建立法治化財政、形成透明預算是關鍵。
此外,國際社會更關注中國的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如果說中國增長放緩是過去引發市場擔憂情緒的催化劑,這種擔憂情緒現在已經轉向,人們開始擔心起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可能崩潰所導致的溢出效應。應該說,中國的影子銀行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不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影子銀行業務是在高度發達的金融市場上出現的,杠杆率高、衍生產品復雜,在缺乏監管的條件下成了一種投機化的產品。而中國的影子銀行業務體系是在金融市場化程度不高、存在利率管制、正規金融資源得不到充分滿足的情況下,規避嚴格監管以滿足投資需求的產物。隻要我們正確處理好正規金融體系和影子銀行體系的關系,特別是通過利率市場化、資產証券化以及直接融資等全方位金融體制改革,疏通資金在金融體制內外的循環,就會讓資金配置效率更高,金融體系更有活力,從而規避影子銀行風險。
第三,中國經濟是過度投資了嗎?
事實上,我們不能把基礎設施負債融資當作是“洪水猛獸”。從國際視角看,美國就有世界上最大的市級債務市場,美國之外的許多國家也要靠銀行借款來支持當地政府的投資。對於中國而言,關鍵是基礎設施投資能否真正產生有益的回報,並且可以彌補多年來在生態環保、資源保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鄉統籌方面的欠賬。
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國,正在興建世界最大規模的城市群、城市居民住宅、國家高速公路網、 國家快速鐵路網、國家智能電網及長距離輸電大通道等。當然,將來中國需要比基礎設施這種“硬投資”更重要的“軟投資”,比如創新研發投資、人力資本投資、教育投資等等。
總而言之,看待中國經濟不應該如盲人摸象,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必須對中國有一個全景式的了解,真正認識一個十分復雜的中國,一個動態變化的中國,一個具有多面性和差異性的中國。
圍繞中國經濟出現的各種議論,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客觀冷靜,有效管控風險,真正保持改革定力,促進中國經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專欄】
【推薦閱讀】
(責編:於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