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朴本人漢語流利順暢,幼年時愛讀三國、迷戀趙雲,在她20多歲母親父親被接連刺殺的艱難歲月,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使她內心平靜。但是在國家關系上,“知華”未必就是完全“友華”,朴槿惠的中國政策大方向是“以韓美同盟為基礎增進韓中關系”,可見,中韓在多個領域仍是會有磨合。 |
圖:《朝鮮日報》
19日晚間,韓國大選結果出爐,新國家黨總統候選人朴槿惠獲勝,將成為韓國的首位女總統。她也是東北亞地區出現的首位女性國家元首。雖然這位“冰公主”(性格堅定冷靜,至今未婚)順利重返青瓦台,但是梳理選情數據、分析后續影響,看點仍舊頗多。
首先,本次大選被認為是保守派與改革派的對決,選情激烈。朴槿惠是已故前總統朴正熙的長女,另一候選人文在寅是已故前總統盧武鉉的“秘書室長”。本次大選的民眾投票率超過75.8%,高於前兩屆,說明兩派都進行了充分的組織動員。選前,一般認為,文在寅代表變革,朴槿惠代表秩序,高投票率對挖掘年輕世代新票源的文在寅有利,但最終結果仍然是朴槿惠勝出了兩三個百分點,且是“時隔41年來首次獲得過半得票率的當選者”。這說明在目前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韓國民眾還是選擇了“國賴長君”(編者注:國家的昌盛需要有經驗的君主進行管理),穩定乃首選。
其次,東北亞地區屬於儒家文化圈,歷史上的朝鮮半島,人稱“箕子之國”,在日常生活習慣、行為規范等多個層面都深受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重等級重秩序,“三綱五常”中的“夫為妻綱”就規范了數千年女性相夫教子的社會角色。而朴槿惠的當選是儒家文化圈中的巨大突破,對女權運動有一定進步意義。
進一步觀察東北亞比較活躍的女政治人物,往往是單身的未婚女性為多,比如中國大陸的吳儀,台灣地區藍營的洪秀柱、綠營的蔡英文、陳菊、呂秀蓮等。60歲仍未婚的朴槿惠曾表示“我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國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務的對象”。這在社會學上也是一個頗可探討的有趣現象。
其三,在引人注目的朝鮮問題上,估計上任后的朴槿惠會採取相對靈活的中間路線。既不同於金大中盧武鉉的“陽光政策”,也不同於李明博的正面強硬對抗。有人做過細化分析,在與外交、安全政策相關的15個項目中,朴槿惠和李明博政策接近的達12項(朝鮮棄核、朝鮮導彈、南北經濟合作、統一方案、朝鮮人權、金剛山旅游、開城工業園區、與中美關系、駐韓美軍、軍隊服役時間、韓美自由貿易協定、濟州海軍基地)。 但在“南北首腦會談”上,朴槿惠不同於消極的李明博,態度是“推進”。實際上,朴在2002年就曾訪問過朝鮮,會見過當時的朝鮮最高領袖金正日。所以在她的五年任期,如果有合適的氛圍契機,不排除有與金正恩會面的可能。
其四,就朴槿惠個人而言,她應該是位“知華派”,去年11月曾訪華。朴本人漢語流利順暢,幼年時愛讀三國、迷戀趙雲,在她20多歲母親父親被接連刺殺的艱難歲月,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使她內心平靜。但是在國家關系上,“知華”未必就是完全“友華”,朴槿惠的中國政策大方向是“以韓美同盟為基礎增進韓中關系”,可見,中韓在多個領域仍是會有磨合。
如果放寬觀察的視野,會發現東北亞地區正處在一個罕見的大變局當中。短短一年光景,各國領導人都有了變化:中國是十八大順利交接﹔俄羅斯是梅普“王車易位”﹔朝鮮是父逝子上﹔日本是自民黨卷土重來,安倍晉三回鍋當首相﹔大洋彼岸的美國,則是奧巴馬成功連任。人事上的更迭必然帶來某些路線上的變化。
就中國而言,新上台的日本安倍晉三和韓國朴槿惠同屬右翼,某些分歧與相互戒備恐難避免。但辯証觀之,是風險中有機遇,機遇中有挑戰,隻有合作才是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