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官被選聘到村裡,就是要在村裡奉獻,做好農村工作。可是南樂組織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絕大部分大學生村官從不在鄉村上班,都是交點錢,全年在社會上干活兒。快管管吧!” |
“村官被選聘到村裡,就是要在村裡奉獻,做好農村工作。可是南樂組織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絕大部分大學生村官從不在鄉村上班,都是交點錢,全年在社會上干活兒。快管管吧!”這封措辭嚴厲的投訴信從濮陽市委書記信箱被轉到市委組織部門,不到兩周,組織部門就通過隨機抽查的辦法,對100名大學生村官進行調查。而抽查結果令人咋舌。100多名被抽查的大學生村官中,有14人的抽查資料被“特調”出來。(12月23日《中國青年報》)
很明顯,投訴信所反映的事情確實存在。早在去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徐雙敏教授曾發布《湖北省大學生“村官”現狀調研報告》,稱六成大學生“村官”不在村,超過七成“村官”打算報考公務員。報告分析,“村官不在村”,主要的原因是被上級抽調,到鄉鎮、縣干活去了。而這次濮陽的情況,也屬於“村官不在村”,但原因卻不同,是村官一邊挂著職務,一邊到外去兼職干活了。
輿論批評大學生村官“不像話”,既然做村官,就應該心系農村,踏實在農村工作,怎能一邊有著村官的身份,享有村官的好處——按照有關政策,大學生村官在日后考研和考公務員中(考公務員定向招錄)都有一定的優惠——一邊卻不務正業?大學生村官這樣做當然不妥,可是他們之所以能這樣輕鬆地到社會上干活,一定程度上與村官無事可干有關。這和村官被抽調到鄉鎮工作一樣,如果村官的活就忙不過來,他們怎麼可能被抽調出去?
我國大學生村官工程的初衷,是用大學生的才能去建設新農村,同時也給大學生基層鍛煉的機會。中央為之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可是,具體到地方,卻少有完善的對接機制,有的地方的鄉村並沒有考慮怎樣利用好這樣一批學生,只是出於完成任務接收這批學生,不對上崗學生進行培訓,沒有使用的規劃,沒有帶教的老師,沒有明確的工作安排,也沒有管理的規章,就由學生自我發揮。在地方看來,這些學生也沒有長期扎根農村的打算,不過是在農村來謀一個“身份”、掙一段經歷。
如此一來,原本想到農村大干一場的大學生村官,很快就變得心涼,很多事想做也不知從何做起,於是覺得農村無所事事,就更不用說一些本來就是沖著村官考研、考公務員優惠政策而去應聘的大學生村官了。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村官就可能閑得無事,到外去干活了,這總比耗費青春好﹔而沒有外出的,則利用這段時間,准備復習考研、考公務員。
這哪裡是大學生村官服務農村建設、發展,分明是給這些大學生村官帶薪復習、帶薪兼職的機會。這是值得大學生村官工程推進機構反思的。首先,以行政力量推進的大學生村官工程不能隻有上級部門的積極性,卻沒有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大學生村官不是“面子工程”,需要地方結合實際人才需求聘用村官,而不是追求數據。其次,不能一味用政策優惠去吸引大學畢業生,而應該用村官職業的發展空間吸引人才。
地方需要大學生人才,但最適合的方式,應是地方直接與大學畢業生雙向選擇,對於選擇到農村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政府再給予適當的獎勵、補貼。這樣,地方會有使用、管理大學生村官的長遠規劃,豐富村官工作的內涵,以此吸引大學畢業生﹔大學生也會從村官職業本身來規劃職業選擇和人生發展。這樣的村官工程,才能對改變農村發展狀況起到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