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正楷:人的堅守與文化的韌性

2012年12月31日08:2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正楷    字號:
摘要:漫長時期的大河連綿,有時也無法阻止小河小叉會在特定時期干涸。現實語境中,一些文化的傳承並不盡如人意。國家早意識到了這一點。擁有文化自信的中國,需要更多文化自覺方能再度文化自強,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物承載文化,卻始終沉默。博物館的知識傳承,靠講解員。

提到講解員,印象中,最知名的當屬沈從文。1949年后,經歷變故,放棄文學創作的沈從文,曾到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工作,擔任講解員。他當時的難熬,成為后人眼裡的一段典故。

除了沈從文,似乎很難再找“知名”的講解員,即便是在知名的博物館。

因為,大多時候,聽完講解,走出博物館,觀眾常會把他們忘記。他們的工作、生活和故事,平凡而瑣碎,極難成為公共話題,遠不像文豪的軼事那樣受人關注。講解員的工作是說話,但少有媒體為他們說話。

日前,北京電視台舉辦“北京首屆講解員大賽頒獎晚會”,則讓人們將更多視野投向這個群體。晚會上,幾名講解員的故事觸動人心。他們身上的共性,是熱愛和堅守——哪怕所在博物館名氣很小,哪怕觀眾很少。

如羅愛婷,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講解員,單位在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地處偏僻,離城區40公裡,觀眾不多,不少同事因路程遠而辭職,她卻選擇堅守,一守就是17年。

檢索招聘信息,不難發現,大量的博物館或景區在招聘講解員,無論官辦還是民辦,開出的工資大都不高。月薪2500-3000元已屬高薪,甚至有的才1000-1500元。偏遠的距離,偏低的收入,讓堅守更顯可貴,也讓堅守備受考驗。

堅守,在多種文化語境中,都是一種值得稱道的品質。

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未曾文明中斷的國度。中華文化何以如此韌性,它的傳承靠的絕非僅僅文物和文字,人的堅守是更值得稱道的因素。綜合而復雜的中華文化,其傳承有序需要多部門、各類人參與,遠不止博物館,更遠不止講解員。

在陝西華山腳下,有一個不到20人的農民群體,與其他農民不同的是,他們是陝西華陰老腔傳承人。他們最大的已經70多歲,最小的也已50多歲。古老的戲種,讓人好奇,讓人走近,卻鮮有年輕人願意學習。

華陰老腔的境遇,絕非孤例。在中國非遺保護中,傳承常常成為難題。時代的洪流,有時會沖斷甚至沖垮一些傳承,尤其是相關農耕的文明。青壯年的進城打工,讓農村留下60歲以上的老人,15歲以下的孩子,10年后,老人老去,孩子長大重新走向城市,誰願留守農村,堅守特有的文化?

漫長時期的大河連綿,有時也無法阻止小河小叉會在特定時期干涸。現實語境中,一些文化的傳承並不盡如人意。國家早意識到了這一點。擁有文化自信的中國,需要更多文化自覺方能再度文化自強,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要做到這些,離不開人的堅守。

人堅守,文化才能韌性流淌。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