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部不是百事通,也不是萬能膠。能力不足,遲早被淘汰。干部能力培養需要多方面入手、多載體並用。譬如,加強學習是一個途徑,向群眾學習是一種方法,在真抓實干中增長見識和才干更是主要渠道。學則懂,懂則通。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干部隻有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跟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才能摸清底情,科學決策。 |
近期,遼寧東港市提拔“80后”女副市長備受社會關注,有網友提出多項質疑,包括提拔是否違規、學歷是否造假、是否有親戚任領導干部等,而人們亦看到當地有關部門進行了有效回應,輿論從普遍質疑漸趨平靜。這一網絡熱點再次提醒人們,年輕干部成長需要經受更為嚴格的“挑剔”眼光。
探究類似事件頻發的背后,“年紀輕輕能有多少政績”、“能力究竟怎麼樣”的質疑恐怕是一個重要動因。黨面臨“四大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而包括能力不足在內的“四大危險”,已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改革進入攻堅期”,改革越是進入深水區,干部的能力素質也將經受來自各方越來越多、越來越嚴苛的考驗。
對干部的要求,我們常常講兩句話: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有才無德者,小人也﹔有德無才者,庸人也。足見,德與才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能力有許多種,在當前,干部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哪裡?毫無疑問,主要體現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上。說易行難。習近平同志曾經這樣描述一些干部,“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這是在講干部會不會說話的問題。不會“說話”,根子上既是一個態度立場問題,也有一個能力素質問題。態度不正,會說但不說,或亂說一氣﹔能力不行,想說卻說不出來,二者都會導致“說不上去,說不下去,說不進去,給頂了回去”的尷尬局面。
這是不會“說話”,還有人不會“做事”。有的干部跟不上快速變化的形勢,憑老“眼鏡”看新情況,用舊“模子”套新課題,結果越干越亂﹔有的干部沉溺於走門子、拉關系、搞應酬,“一翻書就哈欠連天,一端酒就精神百倍”,一遇急難險重任務就抓瞎﹔有的干部長期遠離基層、脫離群眾,既不調查研究,也不從善如流,安坐大樓批文件,敢把“武斷”當“果斷”……凡此種種干部能力素質上的問題,最終都會影響一地、一部門的科學發展。
干部不是百事通,也不是萬能膠。能力不足,遲早被淘汰。干部能力培養需要多方面入手、多載體並用。譬如,加強學習是一個途徑,向群眾學習是一種方法,在真抓實干中增長見識和才干更是主要渠道。學則懂,懂則通。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干部隻有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跟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才能摸清底情,科學決策。
對於黨委政府而言,如果仍只是空泛地提要求,顯然已不足以應對考驗,當務之急是應當進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換句話說,就是舞好考評這個“指揮棒”,不讓“庸懶散”的干部長期碌碌無為地佔據要位,耽誤長遠發展。比如在干部考評中增加民意權重,更多地聽取干部群眾的意見等等﹔再比如運用“制度加科技”的手段科學評價干部等,這些都有利於提升干部的能力。事實証明,隻有讓德才兼備者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讓無德無能者退位讓賢,基層治理的大環境才能風清氣正,干部干事的激情才會進一步迸發,個人的智慧才能致力於黨和人民的事業,進而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盡責盡力。
(原題:能力不足,遲早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