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面上,華為對員工很慷慨,它2012年淨利潤總額154億元人民幣,能使員工的獎金佔到淨利潤的八成以上。 |
記者21日從華為獲悉,該公司2012年度獎勵員工的獎金包總額125億元,比上年提升38%。按華為最新公布的員工人數14萬多人來預估,獎金中位數是8萬元左右。(1月22日,《深圳商報》)
這個巨大的數字,帶來不同凡響的連鎖效應,媒體和微博上,“華為”的“晒”成為眾人議論的焦點。原本這個數字和大多數人毫無關系,隻可惜,極少有人能面對這個數字做到事不關己。一方面,認識“華為”人的人們,私底下在旁敲側擊“華為”人能到手的具體數字。另一方面,不認識“華為”人的人們,面對這個數字噓聲嘆氣,暗自艷羨。
125億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很多公司殫精竭力很多年都無法實現這個盈利,而“華為”卻用“一個”年終獎來消耗這筆巨款。有人提出,這涉及一個人數和比例的問題,實際上,這個想法,只是阿Q式的精神療法。眾所周知,即便算上華為全球大約15萬員工,人均算下來也有8.33萬元之多,更何況這並不涵蓋員工持股分紅。據稱,成都華為一個月薪1萬元的基層主管,年終獎金預計有12萬+股票分紅12.7萬,年收入高達36.7萬。
對外界來說,華為高調披露獎金明顯反襯出其他公司的微弱聲音。有的公司,年終獎在員工們的一片唏噓中慘淡進行﹔有的公司,年終獎只是一個令人怨念中期盼的“夢想”﹔當然,還有的公司,極力隱瞞平均數大大超過華為的年終分紅。
在這些高調和低調的背后,隱藏著什麼涵義?華為的年終獎,又晒出什麼調調?
表面上,華為對員工很慷慨,它2012年淨利潤總額154億元人民幣,能使員工的獎金佔到淨利潤的八成以上。
實際上,華為並不是上市公司,它目前的任何一步舉動,並不能使股市裡某個數字跌宕起伏。於是,外界產生很多功利性的猜測,比如為啟動IPO做准備,比如為了實現從運營商市場向消費市場的戰略轉移做准備等。
無論華為以任何標准要求自己,它目前這一舉動都實現了透明化和公開化。更能使員工在知情的前提下產生自我定位,並能在輿論的大量羨慕浪潮中,產生一種自我驕傲感。
在當前各公司年終獎互不干涉、互相隱瞞、互不允許打聽的前提下,華為人卻有了一個相互權衡和相互比較的標准。至少,他們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在什麼坐標?還可以奮斗到什麼標准?還可以突破到什麼境界?
這樣一來,每個人產生的小動力更會營造出華為的大動力。任何一個公司,有動力才會有促進,也難怪在2012年,華為扭轉了淨利下滑的局面,實現同比增長33%。說不准,2013年,華為更有一個大“晒”。
其他公司,看到125億會產生什麼念頭?是捫心自問為什麼實力不強,連連虧損,年終獎都發得“弱不禁風”。還是暗自竊喜,讓內部更高的年終獎進行得偷偷摸摸。
至少,華為的透明化是一種態度。一種被公眾集體監督,從而實現自我督促的態度。一種2012年為標杆,期待2013年超越的態度。
相比之下,那些微薄的年終獎們,就顯得底氣不足。
同樣,那些不見天日,暗地裡操作的年終獎們,就顯得不夠坦蕩。
由此,你管“華為”怎麼晒?無論它怎麼晒,它口袋裡的年終獎都隻屬於它。而你自己,敢不敢晒,怎麼晒,那才是另一種透明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