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領土問題的復雜就在於與歷史問題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中日兩國形似神異,既遠又近,且近且遠,但作為永遠都搬不走的鄰居,彼此縱有百般怨念,唯一的選擇就是常思如何交好而非交惡。 |
【海外網2月17日報道】FT中文網今日發表文章,認為中日兩國關於釣魚島的領土爭端問題因與歷史問題交織而較為復雜,但中日關系大局不能被釣魚島問題所綁架,而必須具備全新的思維和宏觀的大視野。
文章說,1月底,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攜帶安倍晉三致習近平的親筆信訪華,這被解讀為是日本對華釋放“友好”信號。更早些時候,原首相鳩山由紀夫也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題寫“友愛和平”,特意將名字中的“由”字寫成“友”,這讓人在中日劍拔弩張之際看到些許“和平”的微火。
然而,在大形勢面前,這些努力顯得微不足道,而且異常地“非主流”。鳩山由紀夫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的立場與日本政府的立場不符,這讓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大為不滿,甚至以“國賊”形容,而首相安倍晉三則反復重申“在領土問題上中日沒有談判余地”,日本政府將毫不妥協地固守“不存在領土爭議”的立場。與此同時,中國《解放軍報》頭條發出“准備打仗”的指示,日本防衛省也話中有話地暗指或“警告射擊”的發言,都讓中日上空的硝煙味愈發濃厚。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2月5日在記者會上透露,中國軍艦曾於1月19日、1月30日在釣魚島附近海域,用火控雷達對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進行瞄准射擊。然而,中方對此一口咬定系日本方面故意炒作、以制造緊張局勢。中日間的你來我往、真真假假都預示著中日間的緊張局勢並未緩和。
毫無疑問,中日兩國正經歷著40年來未有之困局,兩個曾因戰爭而幾近毀滅的國家似乎忘卻了慘痛的教訓,戰后曾被掃進垃圾堆裡的“國家主義”思潮重新回流,甚囂塵上的民族主義被一步步工具化利用,成為百試不爽的創可貼。中日兩大國的持續對立,讓整個東亞、甚至整個世界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將東亞列為2013年最有可能爆發戰爭沖突的地區,其中釣魚島爭端引發戰火的可能性最大,並煞有介事地警告“中日間圍繞著歷史和領土沖突已發展到空前高度,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雙方都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雙方爭執走向失控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但是,中日兩國真到了“不惜一戰”的地步了嗎?日本知名軍事專家茅原郁生認為,“中日在釣魚島海域的摩擦日益增多,難免會增加雙方在軍事上擦槍走火的危險性。但依據各種信息判斷,中國不會輕易為一個小島而動用武力將其演變為戰爭等嚴重事態”。這種看法是否是對華誤判還不得而知,但對正處於戰略機遇期的中國而言,“不輕易言戰”確實比高喊“絕不畏戰”重要得多,一旦誤判形勢,跨出“小不忍”的一小步,結局都可能是覆水難收。正如愛德華·卡爾(Edward Hallett Carr)在《歷史是什麼》一書中所言,“一場戰爭,甚至是一場戰斗的偶然性結果,都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沒落”。
中國《環球時報》在社評中強調“一旦擦槍走火,我們一定要讓日本付出不小於中方損失的代價”,但可以預見的是,這一代價必定給雙方都帶來超出想象的巨大且久遠的創傷。戰爭的可怕就在於戰爭往往會不可控地擴大化,日本知名媒體人田原總一朗在《日本的戰爭》一書中總結道,“開始一場戰爭並不難,但要結束卻極難。若無大量犧牲,斷難以結束。這是日本在近代化過程中經歷戰爭,並應從戰爭中學到的最大、最深刻的教訓。”中日兩國若動武,隻會是你死我活的輸贏之爭,所謂限於“小規模局面戰爭”顯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