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李平:今天的中國更需要凝聚社會共識

2013年02月25日08:23    來源:北京日報    李平    字號:
摘要:“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輿論監督是媒體的天職。應當說,現階段,我們依然需要繼續暢通表達的渠道,努力給予輿論監督切實有效的保護。

中國這麼個大國一路高速發展走到今天這個階段,矛盾凸顯、利益分化、看法多樣可以說是一種必然,也已經是社會常態。對於作為社會公器的新聞媒體而言,一個緊要而現實的任務,就是在眾聲喧嘩、生機蓬勃卻也焦慮彌漫的輿論場中,以建設性態度去梳理認識的“最大公約數”,最終讓大家形成合力往前走、往好的方向走。

熱熱鬧鬧的蛇年春節轉眼已經過去。這個春節,大家各有各的過法,但相信許多人都感受到了如下一些新內容:城市裡的鞭炮聲稀落了,力挺綠色過節呼吁別為聽那聲響污染空氣的人多了﹔高端煙酒、奢華餐飲的生意清淡了,退訂公務宴請、瘦身團拜活動的單位多了﹔顯闊擺譜、奢侈浪費的場面少了,響應“光盤行動”在網上晒溫馨晒節儉的人多了……

事實証明,少放點煙花爆竹沒有那麼難,少一點“舌尖上的浪費”也沒有那麼難。年俗悄然改變,新風備受推崇,一段時間以來新聞媒體的積極監督、正面引導功不可沒,應當從中汲取的傳播智慧和經驗顯然很多。

中國這麼個大國一路高速發展走到今天這個階段,矛盾凸顯、利益分化、看法多樣可以說是一種必然,也已經是社會常態。雖然無論大事小情,似乎不同的人總會持有不同的立場,加以不同的解讀,表達不同的情緒,但碰撞、交鋒一番之后依然能夠達成某種共識,保護環境如是,反對浪費也如是。對於作為社會公器的新聞媒體而言,一個緊要而現實的任務,就是在眾聲喧嘩、生機蓬勃卻也焦慮彌漫的輿論場中,以建設性態度去梳理認識的“最大公約數”,最終讓大家形成合力往前走、往好的方向走。

當然,跟過年放不放煙花爆竹這樣的“小事”相比,當下中國所面臨的絕大多數問題要復雜得多、也艱巨得多。醫療、教育、住房、養老、食品安全、收入分配、戶籍制度改革等等,哪一個都是盤根錯節,哪件事都是“硬骨頭”。正因為如此,新聞媒體才更需要秉持客觀理性,報道也好、評論也罷,都得跟現實國情和發展水平保持一致,不能想當然地把一些明明現在還做不到的事情說得特“滿”,憑空調高公眾的預期,造成不必要的困擾。也正因為如此,新聞媒體才更需要解疑釋惑,疏導情緒,通過促成一些基本共識,來助推具體問題的解決和相關改革的漸進,而不是壓根兒不問過程,隻空泛地寄望和要求“一步到位”。以老大難的春運問題為例,應當承認,幾億人口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非常態地大遷徙,無論怎樣提升運力,都不可能實現人人“要票有票”、“要什麼票就有什麼票”,目前努力的主要方向隻能是“絕不讓一個人在車站過年”,同時這票能買得盡量輕鬆方便點,這車能坐得盡量舒服順心點。如果無視“一票難求”的程度確實在不斷緩解的事實,年復一年只是抱怨“困難”、渲染“悲情”,那多半是在給大家添堵。

圍繞社會現象、熱點事件,輿論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對公眾形成什麼樣的社會觀感和行為傾向往往有關鍵性影響。“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其實很值得新聞媒體時時自省。必須正視,如今,在浮躁的輿論生態中,部分新聞媒體“探究事實,多方求証”的基本功在退化,先入為主貼標簽、編故事,迎合社會情緒站隊之風卻見長。一事當前,常常不是靜下心來紓解矛盾、促進不同群體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是圍觀起哄、煽風點火、加深誤解、擴大對立。比如,我們看看近幾年有關醫患糾紛的報道,從“產婦少送紅包肛門被縫”,到“8毛錢治好10萬元的病”,再到“醫院見死不救男嬰身亡”,這些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盡管后來均被証明其間多有不實之辭,但當真相大白之時,惡劣影響已難以挽回,負面印象已難以逆轉。近年來,醫患關系緊張,傷醫血案頻發,患者下意識就想著醫生要斂財,醫生下意識就想著患者要鬧事,這種不正常的心理,有多少是源於對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憂慮,又有多少是源於那些不專業、不客觀,情緒化甚至妖魔化的報道?媒體人不能不深思。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輿論監督是媒體的天職。應當說,現階段,我們依然需要繼續暢通表達的渠道,努力給予輿論監督切實有效的保護。但這同時需要新聞媒體以及媒體人更加嚴格地遵守職業准則,更加注意把握好尺度、邊界,科學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換句話說,既然是監督,當然有揭露、有批評,會讓一些部門、一些人不舒服,但無論批評誰、批評什麼,都要以專業精神實事求是、就事論事,而非為了批評而批評,甚至置媒體公信和社會責任於不顧去炒負面、博眼球。“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爭論的確火熱,但不能因此預設立場,滿眼全是“社會道德滑坡”﹔問題奶粉、地溝油的出現的確驚心,但不能因此亂打殺威棒,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都給扣上有毒食品、黑心商家的帽子。新聞媒體需要呈現的是一個復雜而真實的中國,其中肯定包含假惡丑,但真善美特別是對真善美的期盼一定是主流。

一個國家要發展進步,離不開健康主流思想來引領。一個社會要和諧穩定,必須靠良好輿論環境來支撐。今天,正在劇烈轉型的中國,正在進入“陌生人社會”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成為一個整體,用“共同價值”、“共同意識”筑牢發展大廈的根基、加固相互信任的鏈條。多一些“正能量”的傳遞,多一些“最美”的張揚,讓大家一起為宏大的“中國夢”,也為每一個人的點滴幸福而努力,這是新聞媒體的職責與使命。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