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個快速成長的大國,中國應如何處理與日本以及其他鄰國之間的緊張局勢?美國《華爾街日報》今日發表文章,認為中國最重要的是避免軍事沖突,並將注意力放在國內事務上,同時以自身的經濟實力為杠杆,解決地區和全球的多邊關系,達到有利的新平衡。 |
新型中日戰略關系
中日關系是亞洲最為復雜的雙邊關系之一。由於歷史上殘酷沖突帶來的傷害獨立於當前任何問題成為對這種關系的拖累,這從一開始就是個劣勢。近期由於釣魚島沖突導致的緊張關系就是這種植根於歷史原因的不信任的一種症狀。政治和外交關系很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全修復,這一雙邊關系可能會持續緊張,直到中國完全取得超級大國地位,那時日本不再將中國視為競爭者,而是一個鄰近的超級大國。
即使政治和歷史上出現緊張關系,中日仍可以從進一步合作中獲得經濟利益。1990年代中期日本曾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而這已經隨著日本經濟停滯和中國增加與其它地區的貿易而逐漸減弱。日本在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均與西方列強並駕齊驅,這使得它快速崛起。如今它又有一個同目前作為世界最大增長引擎的亞洲國家結盟的機會。如果說日本面臨成為”亞洲的日本”和”西方的日本”這種選擇,中國已經給了它選擇前者的所有條件。
作為在亞洲遠遠超越其它國家的兩個最大經濟體,它們存在加強合作的空間,尤其是在技術轉型、可再生能源以及相互投資方面。技術轉型可能會發生在汽車部件、廢物處理以及醫藥領域,日本在這些領域已經轉移到更高的附加值產業,而中國仍處在增加附加值的過程當中。可再生能源也是一個可以合作的領域,因為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先進,而中國的外匯儲備中有充裕的現金。就相互投資而言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國之一(主要是為了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工業基礎設施),中國對日本的投資卻很少,這方面可予以加強,從而促進經濟合作。此外傳統上日本視中國為其產品的離岸工廠,而隨著中國向國內消費驅動型社會的演變,日本將瞄准中國的消費者而不只是其廉價勞動力,這對日本來說是另一個投資機會。
推動有效溝通 減少“信任赤字”
在國際事務中,中國正面臨如何同國際體系中其他各國就本國利益而進行交流的挑戰,交流與戰略同等重要。作為一個實力以驚人速度增長的國家,老牌強國和鄰國自然會感到某種程度的恐懼,並對崛起中的超級大國是否會威脅到任何特定國家的國家利益表示懷疑。另一方面,歷史上中國在國力衰弱時常常受到侵略,促使中國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這就出現了中國與世界上許多其它國家之間可以說成是“信任赤字”的情況。
這種信任赤字主要是由於中國文化政治背景與其它主要國家背景的差異性所致。另一個原因是近期的金融危機拖累了歐洲等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而中國仍維持強勁增長﹔在中國崛起的同時其它國家經濟在萎縮,這讓它們不僅緊張而且痛苦,因而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政客和媒體把中國當成是替罪羊。不信任最終是一個惡性循環,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導致信任赤字擴大。
因此隨著中國的崛起,交流應當在緩解信任赤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改善中國的交流策略,尤其是通過倡導復合相互依賴學說和重新強調中國和平發展的歷史,將大大有助於中國平穩過渡到超級大國地位。中國將受惠於更好的溝通帶來的多種方式的官方與民間的合作與外交,包括推動文化橋梁以減少信任赤字,建立公開、平和的定期官方交流平台,以及多層面基層交流渠道。
高瞻遠矚的新型外交戰略以及有效的溝通有助於中國成為真正的超級大國。策略與務實地處理國際事務的同時堅持底線,這一戰略可以形象地表達為“金絲手套下的鐵拳”(剛柔並濟)。它代表著一種溫和與令人愉悅的外在舉止,但同時也包含一個更為堅強的核心。尤其是在可能導致緊張關系的貿易和領土糾紛等問題上,新型外交戰略可以使中國以更微妙或溫和的口氣傳遞更准確與鮮明的信息。
(本文作者胡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