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相藍欣:中美互信不應止步技術層面

2013年03月25日10:46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摘要:如果我們要同美方就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進行互動,首先應當強調政治互信,並以它引領軍事互信。政治互信是根本性問題,包括對雙方各自政治體制的包容與不干涉。軍事互信的目的是危機管控,說到底還隻能算是技術性問題。

  中國領導人從2011年末開始,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美國方面一直三緘其口。日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就如何構建美中新型大國關系進行闡述,首次就此做出公開詳細回應。多尼倫的演講無疑是中美關系改善的一個開端,

  但是我們必須對美方的思路有足夠了解。 至少,他刻意回避了新型大國關系如何界定的話題,不談兩國長遠的共同政治基礎,直接提出建立這種關系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政治互信將取決於中國對美方要求的條件是否接受。相比2005年副國務卿佐利克提出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論和2009年副國務卿斯坦伯格的“戰略再保証”論,

  多尼倫的觀點不能算是一個進步。

  習近平2012年2月訪美前在《華盛頓郵報》的書面採訪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亞太國家最關心的是保持經濟繁榮、維護經濟增長和區域合作勢頭。在人心思安定、人心思發展之際,人為地突出軍事安全議程,刻意加強軍事部署、強化軍事同盟,恐怕並不是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希望看到的”。但美方一直對此沒有做正面回應,繼續堅持把建立軍事優勢放在美中關系的首位。多尼倫的演講雖然對美國亞太戰略的咄咄逼人姿態有所收斂,

  但隻談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條件與過程, 不談目標和結果,顯然還是突出軍事議題的思維定勢。比如,他把軍事互信放在首位,聲稱美中要舉行更深層次的軍事對話,這種對話是“新模式”的必要組成部分。他認為中國正擴大亞洲軍事存在,加大了兩國因錯估或突發事件而造成關系大局不穩的風險。他開出的另一個條件是網絡安全對話。

  危機管控固然必要,但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與美國的新遏制戰略有關。建立軍事上的危機管理機制本來就是冷戰期間開始的,說明美國的現行亞太戰略是從遏制角度來思考的。美國的這種思維定勢難以改變,因為其源頭是大國興衰論,這是一種刻意強調軍事實力的消長而決定國際關系走向的理論。軍事決定論與中國的儒家學說是相悖的。正如基辛格所言,中國人從來不以建立精神上的“希望之鄉“為借口奪取別人的土地。因為中國人的“希望之鄉”就在中國,而中國人長期在那裡生息,沒有民族大遷徙。而從大國興衰論的視角來看,中國不可避免地要成為19世紀末的日本和德國。

  應當承認,中國對新型大國關系的詮釋也是不明確的。別的不說,何謂“大國”?

  外交系統的正式說法是“major country”(主要國家),新華社稱“big power”(大強國), 還有不少媒體稱為“big country”(土地人口眾多的國家)。造成這種概念混亂的原因隻有一個,即避開西方慣用的great power(列強),因為這個概念曾經屬於侵略中國的那些大國,而中國不在其內。其實,中國如果對外理直氣壯地用great power, 那麼中國人的思路反而變得清晰,因為中國事實上已經是現存國際關系體制的重要成員,盡管不是這個體制的始作俑者之一。

  當然,中方的概念不清並不是美方堅持軍事決定論的理由。如果我們要同美方就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進行互動,首先應當強調政治互信,並以它引領軍事互信。政治互信是根本性問題,包括對雙方各自政治體制的包容與不干涉。軍事互信的目的是危機管控,說到底還隻能算是技術性問題。前蘇聯過於相信軍事互信的政治效果對其體制垮台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樣,美國朝野也有不少人希望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全場緊逼”的軍事態勢將迫使中國就范。

  我們必須吸取前蘇聯的歷史教訓。多尼倫提出的是一種狹義的戰略互信觀,中國必須用廣義的戰略互信觀, 即政治互信引領戰略互信的總體思路加以回應。在枝節問題上片面作回應,比如網絡安全,是不明智的。

    (作者相藍欣是日內瓦高等國際問題研究院終身教授)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