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高連奎:撒切爾夫人為何得不到“國葬”

2013年04月09日14:48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唐寧街宣布,英國不會為撒切爾夫人舉行“國葬”,而《每日電訊報》政治評論員彼得·奧博恩認為國葬絕不是專為某個派別或某個集團所設,除了凌駕於政治之上的君主,隻有能夠真正代表整個國家的偉人才有資格享此殊榮,而撒切爾夫人的首相功績還不足夠,因為她執政期間並未給所有英國人帶來福祉。

在人們印象中撒切爾靠私有化給英國帶來了繁榮,但這種靠“賣家底”帶來的繁榮根本就沒維持多久,就被巨大的危機吞沒,不僅他所在的政黨拋棄了他,人民痛恨她,甚至連自己的母校都以她為恥,這位鐵娘子其實也是“惡夫人”。

二戰之后,主要西方國家都進入了福利社會,特別是英國更是福利社會的樣板,但是由於上世界七十年代后期處理滯漲方式的不同,北歐和英美開始分道揚鑣了,北歐繼續堅持了福利社會,英、美則走上了“去福利化”的進程。

大滯漲的原因主要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所引發的石油危機,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漲兩倍多,后來又增長到80多美元,從而觸發了二戰之后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造成了嚴重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都經濟放緩,與之對應的還有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

為了應對史無前例的滯漲,英美進入了“撒切爾-裡根”改革時代,1979年,撒切爾當選英國首相。她是英國迄今為止唯一的女首相,也唯一經選舉而產生的女黨魁。法國總統密特朗說:“她有一雙暴君的眼睛,一張夢露的嘴。”在撒切爾任保守黨黨魁的1975年前后,英國通貨膨脹率一度高達26%,時任政府驚慌失措,為撒切爾上台提供了契機。

反對通貨膨脹,成為撒切上任后的第一戰。撒切爾逐年降低貨幣發行量,同時緊縮公共開支和提高銀行利率。她撤銷了前工黨政府的3000多個項目,取締了一些機構,一系列金融政策最終降低了原料價格,英國經濟逐漸走出了“滯漲”困境。1980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983年降至4%,1987年僅為3%。

抑制通貨膨脹初見成效,撒切爾隨即一鼓作氣,同時在財政、稅收、福利、工會等方向發起總攻,企圖一舉摧毀二戰后英國工黨建立的福利社會。這場戰役就是后人所謂的“撒切爾革命”,其內容包括私有化、去監管化、減稅、取消匯率管制、打擊工會力量以及頌揚財富創造等。

撒切爾直言不諱地說道:“當履行政治與經濟責任發生矛盾時,經濟的需要應該佔第一位。”因此,盡管失業率節節攀升,她卻視而不見,甚至鐵石心腸般地宣稱:“經濟學是一種方法,其目的是改變靈魂。”

其實從撒切爾夫人進行私有化和去福利化開始,英國就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低收入的平民還必須交納個人所得稅,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生活在底層的人對撒切爾的不顧一切產生了不滿。在其執政期間“英國的社會公平指標倒退了半個世紀…回到1930年的水平,貧困和社會排斥再次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而且在80年代后期,通貨膨脹再次出現,政府的緊縮政策導致很多企業破產,七百多萬人忍飢挨餓。越來越多加入到反對撒切爾的隊伍中,保守黨的執政地位岌岌可危。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責編:鄒雅婷)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