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公款吃喝的潛在誘因看,管不住權力之手,就管不住吃喝之口,沒有科學制度的籠頭,斷難以套住公款吃喝的饕餮之口。因而,面對公款吃喝初步得到遏制的可惜與欣慰局面,我們需要再接再厲,把治理的效果轉化為堅持的原則,把治理的成功舉措轉化為長效的制度,把根源的挖掘當作根治的當務之急。 |
治理公款吃喝如何才能持久?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對5842人進行的一項題為“你怎麼看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回潮”的在線調查顯示,52.0%的受訪者對近期新一屆黨中央和政府治理公款吃喝的力度表示肯定。但同時,91.4%的受訪者擔心公款吃喝之風大面積回潮,其中75.1%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擔心”。(《中國青年報》4月9日《90.4%受訪者擔心公款吃喝回潮損害政府公信力》)
調查數據的集中,折射了一種潛在的現實,那就是雖然公眾對黨中央和政府治理公款吃喝持認可和贊同的肯定態度,但背后仍存在一種擔憂公款吃喝“回潮”的擔心。
自去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項規定”以來,違反“八項規定”表現最為明顯的公款吃喝遭遇當頭棒喝,各地不僅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規定,而且還採取明察暗訪、對違反規定者進行究責等舉措,這些得力的舉措是時候,各地公款吃喝現象的確得到了明顯的遏制,這不僅讓公眾感受到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得到提升的可喜變化,更讓人們體會到了黨中央制止奢侈浪費的決心和信心。這一切無疑是人欣慰的,但欣慰之后心存疑慮和“回潮擔心”,這則反映出人們對目前治理公款吃喝行為的潛在更深層次的主張和期待,這些期待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同,那就是希望治理公款吃喝不在是一陣風式的運動,而應成為一種長期發力長期見效的長效機制,從而讓公款吃喝走出“改頭換面”的畸形以及與治理行動“此消彼長”的畸形黏著狀態。
事實上,公眾對公款吃喝的“回潮擔心”也並非空穴來風,個別地方奢侈浪費的公款吃喝行為由大酒店的豪奢改頭換面進入尋常人家的“暗藏機關”和“別有洞天”,私人會館和另類宴請的興起,公車換號、報賬變相等應對舉措的滋生,都給治理公款吃喝增加了新的難題,也讓公款吃喝更加隱蔽化、復雜化。在這樣的情形下,如果僅僅是停留在運動式執法的層次去治理公款吃喝,很容易陷入一陣風后本性難移的治理怪圈。同時,對於公款吃喝而言,即便行為絕跡,但如果吃喝對象本性難移,或者可以公款吃喝的權力還沒有被套進“籠子”,隻要公務開支還處於難以監管和監管不到的陰暗角落,那麼公款吃喝隻能是避風頭是暫掩丑陋,甚至是改頭換面的虛與委蛇,有些干脆就是暗度陳倉的我行我素。如是這樣,那麼公款吃喝豈能不回潮?如果公款吃喝像以往的專項治理一樣風頭過罷粉墨登場,那豈不更是政府形象的極大受損和公眾質疑的高漲以及公信力的頹降?
對公款吃喝存在“回潮擔心”,說白了就是對治理公款吃喝潛藏一種長效制度的期待。從公款吃喝的潛在誘因看,管不住權力之手,就管不住吃喝之口,沒有科學制度的籠頭,斷難以套住公款吃喝的饕餮之口。因而,面對公款吃喝初步得到遏制的可惜與欣慰局面,我們需要再接再厲,把治理的效果轉化為堅持的原則,把治理的成功舉措轉化為長效的制度,把根源的挖掘當作根治的當務之急。
首先是將治理的各種舉措比如禁止公款報銷吃喝、禁止奢侈浪費、禁止揮霍等寫進政府改革管理的制度,當作一項長期堅持的機制制度而不是一紙文件而已的暫時規定。唯有規約無限期,唯有制度明晰化,才有行為的守規矩,才有公款吃喝的遁形。其次是建立公款吃喝責任追究機制,從黨紀國法的角度,對公款吃喝行為進行情節認定與責任劃分,並將其納入黨政紀處理和法紀嚴懲的范圍,用責任機制的固化制止公款吃喝之風的蔓延。其三是強化監督制約。要通過規范財務核銷制度、規范三公開支信息公開、對三公開支進行問責和溯責、引入公眾民意監督並依據用問責來引導民意監督致使公務開支核銷行為進一步規范完善等等,用陽光公開引入民意監督,用監督的利器制止不合理的公務開支和違法違紀的公款吃喝行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制止公務開支的無序和混亂,才能從根本上堵住禍國殃民的饕餮之口,才能從源頭上制止奢侈浪費的畸政之風。同時,還可以結合公款吃喝治理等,對公務招待、公開開支監管等進行改革完善,推進公務卡制度、公務開支質疑回應不回應禁核銷制度、民意監督舉報反饋制度、查處公開制度等,讓公務開支更加規范合理,讓公務開支更加透明,其結果必是公款吃喝的無處遁性和難以成行。(孔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