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共 “老大哥”的慘痛教訓,無疑會給中國執政黨帶來巨大沖擊,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迫使中國必須盡快跨越和擺脫蘇式體制,找到符合自己國情的正確的發展方向和道路。 |
鄧公雖然離去己16年,但我們至今仍無法准確地丈量這棵“大樹”的高度。為什麼對於鄧公這個人,中國那句老話“蓋棺論定”卻有點不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被多數中國人所認同的他的理想、抱負還沒有實現。同樣,他在生前曾經為之憂慮的社會難題,也還沒有得到切實的解決。我這裡所說的鄧小平的理想與抱負,僅僅是他生前一再強調、反復闡明的“小康社會”,是己經被13億中國公眾所認可的一種社會狀態、一種可以為絕大多數人感知的和諧安寧與幸福。
鄧小平是一個務實主義者。他不愛聽口號、不愛聽套話和虛話,他與多數中國公眾溝通的精神橋梁和通道隻有一個,那就是把建設“小康社會”和“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一個社會和一個政黨是非優劣的標准。中共“十八大”后,習近平在與記者見面時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與鄧公所願所想絲絲入扣。而新一屆領導人所秉承的“翻兩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也恰恰說明鄧小平時代所確定的中國的社會發展目標仍在努力完成之中。鄧小平所預見到的社會轉型和發展中的新矛盾和新難題,正在對他的接班人們提出一系列挑戰。
據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鄧小平年譜》記載,早在1993年9月,鄧在同自己的弟弟鄧墾談話時就說過,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后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已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少部分人獲得了那麼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
一句“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另一句“少部分人獲得了那麼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這樣兩句話勾勒出中國進入所謂“矛盾突顯期”的根源。縮小收入分配上的懸殊差距,減少城市化大趨勢中的社會震蕩,消除對社會公眾的生產、生活甚至生存形成危害的各類安全隱患,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等,都將是新一屆領導人所面臨的緊迫而現實的挑戰。(秦曉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