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環球時報:朱令案,公布當年記錄也難平息

2013年05月09日09:0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摘要:無論如何,北京警方的這次回應還是慢了些。在互聯網輿論如此活躍的今天,有質疑官方就回應當然做不到,但目前的溝通機制還是太弱了。希望官方認真研究回應質疑的門檻和程序,比如考慮讓新聞發言人制度真正坐實。

  北京警方昨天回應朱令中毒案,稱接到報案時距案發已經半年,犯罪痕跡物証滅失,現場無監控設施,調查范圍達到130多人,但最終無法破案。北京警方對此深表遺憾,亦對朱令家人表達同情。回應同時堅稱辦案過程未受任何干擾。

  昨天微博上立刻有一些人拒絕接受北京警方的聲明,提出一系列細節性追問。看來警方的回應無法平息輿論中的情緒,即使警方繼續回應,追問將層出不窮,事情將更加轟轟烈烈。

  這很可能也是官方有時選擇“低調處理”的原因,他們可能覺得既然溝通達不到效果,越溝通亂子越大,不如讓事情慢慢自行冷卻。

  如何看北京警方昨天的聲明呢?我們相信,經過不斷洗禮,如今面對朱令案這麼轟動的公共事件,官方不太可能有人敢於簽發一份明知道內容虛假的聲明。那樣做個人和單位風險都大得無法承受。或許有人不作為,該說話時沉默。但這同在眾目睽睽之下做南轅北轍的造假和欺騙是兩回事。

  但現在不光政法機構,各官方部門都有一個很大問題,那就是權威和信任度支撐不住來自輿論的質疑。一旦質疑發生,官方可以用來守護信用的資源很少,謠言都能成為有力的炮彈。也就是說,遇到朱令案這樣的爭議,中國社會已經失去得出高信任度結論的能力。

  這決非北京警方的問題,也決不僅僅是回應朱令案的技術性問題。盡管“官方”是一個個具體部門和機構組成的,有許多彼此不相往來的官員和公職人員,但在互聯網輿論場上,官方就是一個整體。北京警方在朱令案上的被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為官方整體信用的缺失埋單。

  朱令案現在已從一個具體案例上升為社會事件,在上述官方信用的背景下,北京警方無論怎麼做,都已無法讓輿論滿意。即使按一些人的要求公布當年的案情調查記錄(如果法律允許的話),還會出來無數在細節上的窮追不舍。因為具體質疑的背后是整體的不信任,包括很多與此案毫無關系的社會情緒和不滿。

  作為社會事件,它的規律就與具體案件的追問有了不同。當對朱令及其家人的同情與社會事件通常有的復雜性交織在一起時,處理起來就尤其難。

  無論如何,北京警方的這次回應還是慢了些。在互聯網輿論如此活躍的今天,有質疑官方就回應當然做不到,但目前的溝通機制還是太弱了。希望官方認真研究回應質疑的門檻和程序,比如考慮讓新聞發言人制度真正坐實。

  官方公信力弱是各種基層事件發展成為大型公共事件的根源,加強公信力是官方降低社會治理成本的根本之路。這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很難,但卻是必須踏踏實實、百折不回去做的。

  政府提升公信力的硬條件其實很充足,它們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全面而驕人的成就。但這些成就能與公信力融為一體,需要官方大量日常表現的支持。除了反腐敗、抑制特權等,其實公眾的每一個質疑也都是一個機會,處理得好和不好就是公信力升降的一個積分。

  官方公信力是整個社會最重要的公共資源之一,它是社會低成本運行的保障。解決這個問題決非官方單方面努力就能實現,它必須有主流社會力量的積極配合。如今這樣的配合力非常孱弱,在互聯網輿論當中,有時它幾乎看不到。

  朱令和她家人的痛苦令人難過,未能實現偵破的朱令中毒案如今已成為整個社會記憶的一塊疤。痛感的力量是很強烈的,盡管它未被偵破,我們相信這種力量已經到達它應當到達的深度。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