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機頭有四組長條形六邊形,上下各兩組,左右對稱分布。每個六邊形長條口蓋上裝有三個傳感器,照片上看就是三個小白點。 |
這個東西叫做……,忘記了,暫且叫它分布式壓力傳感器吧。反正是代替空速管的東西。
首先,在驗証機上實驗的時候同時裝有傳統的空速管、補償空速管和分布式壓力傳感器。通過驗証飛行將壓力傳感器的數據和傳統空速管匹配,從而得到分布式壓力傳感器數據和流場特征的對應關系。在正式型號上取消破壞隱身的傳統空速管,減少機體表面的復雜突起。
B-2為了將隱身進行到底,於是使用了這種設備。每組四個傳感器,機頭上下各三組。而F-22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卻還是使用相對傳統的槍形空速管。現在普遍認為F-22隱身性能優於B-2,為什麼B-2還要採用那麼激進的技術?甚至還因為該傳感器受潮導致墜毀了一架。當然,其中原因涉及美國的重要機密,比如B-2和F-22的真實RCS值之類。或許B-2的隱身性能其實要高於F-22。
從這個東西反過來分析,也可以像分析座艙蓋隔框一樣,得出J-20隱身性能比較好的結論。畢竟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避免空速管成為隱身的短板。這樣看來,J-20的隱身性能可能遠遠優於早期指標要求的1點幾,甚至有可能優於F-22。
順便分析一下J-20的EODAS吧,因為有人認為這個口蓋是EODAS。 J-20的分布式光電傳感器有6個窗口,分別是座艙蓋正前方,與雷達罩之間一個,座艙蓋后面微小鼓包上一個,機頭下側面上,左右各一個,機腹彈倉后面的突起上,前后各一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球形覆蓋的視野。除了機腹上的,其余四個都是四邊形,機腹的暫時看不清。當然,為了隱身,玻璃都是鍍膜的,於是就黑乎乎的了。F-22的窗口位置和J-20的其實很接近,只是F-22下面前后視野的鼓包是在機頭末端,前起落架艙后。但是很容易發現J-20的窗口比F-22的大很多。希望尺寸的增加是為了性能的提高。
(注:本文轉載自“書生談兵-新浪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