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23日08:57|來源:紅網|字號:
摘要:要治“城市內澇”的病,必須克服城市管理者的“面子工程”病。面子工程即政績工程,往往給城市管理者帶來沖動和盲從,從而誘發建設中“顧臉不顧?”的現象頻發,從而再留下“內澇”等發展后遺症。 |
入汛以來,多地出現強降雨,讓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內澇之困。近日,記者分別探訪城市“出口”現狀,發現主城區排水管網管徑設計較小、老城區路段設計標准低,抵抗暴雨排水標准僅為一年一遇。專家建議,內澇敲響了警鐘,必須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城市發展觀念,糾正“重建設輕維護”的市政管理模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7月22日光明網)
城市中“看海”﹔城市中“捕魚”﹔甚至城市中“沖浪”。在夏日的雨季,不斷成為新聞熱詞。雨季不再有任何詩意,反而成了中國大大小小城市的傷痛,甚至是災難。反思來了,專家建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了。各方面都在反思,而且終於承認以往的城市建設和規劃,關注排水太少,最終落下了“城市內澇”的通病。雖然是遲到的反思,誠如說馬后炮的反思,但這種反思是必要的、必須的。發展要繼續,新的城鎮化建設又要拉開序幕,這種反思對於今后的杜絕“城市內澇”,顯然是防患於未然的“防患於未然”。
要治“城市內澇”的病,必須克服城市管理者的“面子工程”病。面子工程即政績工程,往往給城市管理者帶來沖動和盲從,從而誘發建設中“顧臉不顧?”的現象頻發,從而再留下“內澇”等發展后遺症。有吃一塹長一智之說,也有好了傷疤忘了痛之詞,要讓每一座城市都去除面子工程,顯然難合時宜。那麼,不妨把城市排水,直接立項為“面子工程”﹔把城市排水立項為城市發展首務,城市排水管網不達標,其他城市功能建設不准開工。
治病找病因。說城市內澇,當然就要扒開過去城市建設的亂象。土地財政利益的趨勢下,中國所有的城市都昂首闊步的建設,原城市城郊區的溝、渠、塘,甚至是河流、湖泊,均被開發。極具規模的城市擴容后,隻留下“毛細血管”一樣的城市下水道。顯然,過去城市建設的盲從,已經失去最基本的理性,或者說沒有絲毫的科學依據。偌大一個城市的降水,用一根“毛細血管”一樣的排水系統,不內澇才怪。
內澇的錯誤已經形成,而且無法修改。在已經“規模”的城市中重啟排水工程,無論是對城市本身,還是對公共財政來說,都將會是一場“災難”。在悉數美國申請破產的城市中,就有這樣一個鮮活的例子。在補救錯過的城市排水工作時,因不堪巨額的財政支出,而無奈的申請破產。先發展,后治理的尷尬,無疑又擺到了每座城市的面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說實話,如何完善?如何改造?筆者真的為這即將到來的10年,捏了一把汗。
完善城市排水,拿已經規模的中心城區開刀,顯然行不通。構建功能強大的城市排水,還應該著眼“郊區”。雖然“郊區”已經有了城市的樣子,但可以利用的“空地”還是有的。但這就要求每個城市“忍痛割愛”,放下土地財政的念頭。在“郊區”部位形成密集龐大的城市排水系統,從形式看,就好比恢復了當初的溝、渠、塘、河湖,讓城市積水有路可退。是在城市中“推到從來”?還是因勢利導,“就地取材”。在這個問題上,每個城市必須三思。
文/周靖國
(責編:吳楊、鄒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