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29日07:45|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人們從傳播中感受到的是一個問題成堆、案件頻發、怪相頻出的中國。對於長期習慣於獲得正面和中性報道的中國社會來說,心理上不太容易適應。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社會的真實情況形成判斷上的偏差。 |
隨著事實上的言論開放,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人需要適應這樣一種局面:從新聞上看這是世界上最混亂的國家,刑事案件最多的國家,奇聞怪事最多的國家。但我想補充的是,過去的一百多年,這些世界之最是美國。
在社會化媒體興起之前,中國主流媒體以正面報道和中性報道為主,雖然被冠以“輿論監督”的負面報道佔據了越來越多的版面和時間,但總體格局沒有根本性的變化。以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的興起打破了這種平衡。在互聯網上,包括惡性刑事案件、立案的官員貪腐案件、公共安全事件等負面新聞已經幾乎實現實時同步的報道,各種真真假假的實名和匿名舉報公權機構和國家工作人員違法行為的內容屢見不鮮,各種反映社會不公、道德敗壞、勞資糾紛、企業違法、環境惡化等方面的言論已經成為傳播常態。社會化媒體傳遞的便捷性、時效性、自發性已經徹底打破了傳統主流媒體傳播內容、傳播方式。從社會關注度方面考量負面新聞已經成為絕對的主角。
在這種趨勢下,人們從傳播中感受到的是一個問題成堆、案件頻發、怪相頻出的中國。對於長期習慣於獲得正面和中性報道的中國社會來說,心理上不太容易適應。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社會的真實情況形成判斷上的偏差。反觀西方世界,因為長期以來形成了“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接收習慣,對充斥媒體的負面新聞形成了免疫力,負面新聞對社會的基本判斷影響要小得多。
從歷史傳統上看,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中國人的思維與心理定式中,也更願意接收傳播主流價值觀有利於社會和諧的正面報道。而負面報道是“集中於那些與現行社會秩序和道德標准相沖突的行為,即像犯罪、丑聞、性攻擊、事故和自然災害等類似的反常事件”,在官方傳播中總是要用主流價值觀進行糾偏。
但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讓新聞成為一種商業模式,而現代選舉制度的確立也需要媒體對執政者的全面監督,所以,以負面報道為主的新聞價值觀一直佔據主流位置。以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普利策新聞獎為例,除解釋性報道獎、批評報道獎和社論寫作獎基本屬中性報道外,其余11項大獎均屬純粹的負面新聞,負面報道佔獲獎總數的78.6%。
在美國,新聞報道重在揭丑、監督的觀念由來已久。尤其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鍍金時代”,以“扒糞”核心理念為主的負面報道全面興起。負面報道不但成了普利策新聞獎的獲獎標准,而且逐漸演變成了美國新聞報道觀念的主流取向。
美國作為20世紀開始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一方面其經濟實力、科技教育水平、人民生活富裕程度一直名列前茅,但人們從新聞中感受到的卻是一個案件頻發、社會不公、黑幕重重的國家,人們很容易從美國人自己的報道中找到這個國家一團亂麻、混亂不堪的各種証據。
對於中國來說,在目前的發展階段,在新聞傳播事實開放的前提下注定會成為全世界負面新聞最多的大國。一方面,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13億人口中,從數學上必然產生世界上最多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關鍵時期,社會轉型中的沖突必定集中爆發,其三,作為新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必將受到更多關注。
適應這種負面新聞為主的傳播現狀,在各種負面新聞和負面情緒的傳播中保持對社會總體情況的客觀理性,是中國社會向現代化邁進需要適應的一部分。
(作者是央視財經頻道評論員)
(責編:牛寧)
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