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30日08:47|來源:重慶時報|字號:
摘要:父母並沒有為成年子女買房置業的法律義務。即使父母有在經濟上幫扶子女的道德義務和家庭責任,也不能讓父母以犧牲健康、損傷身體為代價。 |
可憐天下父母心。7月29日的《鄭州晚報》報道了這麼一雙父母:為給兩個剛參加工作的孩子湊錢買房,他們來到河南鄭州市開了家饅頭加工作坊。因為生意好,又舍不得雇人,夫妻倆每天隻睡4個小時,加班加點壓面蒸饅頭,甚至因為太困被壓面機壓傷手指。
在房價高企的背景下,憑借一己之力買房,對不少年輕人來說,怕是“壓力山大”。於是,家庭的經濟支持功能再一次凸顯,為走出社會的子女買房成為無奈而又現實的選擇,為“可憐天下父母心”增添了新的時代注腳。它體現了無私之愛,但同時也折射了某種無奈。
著名人類學家閻雲翔說過,中國的個體,必須扮演好一生中的各種角色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天隻睡4個小時的父母,沒日沒夜地賣饅頭攢錢的動力是什麼?父母幫子女完成人生大事,揭示了中國人在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職責,即維持血脈和尊嚴的延續。這一切,是約定俗成、代代相傳的社會性遺傳。
然而,父母並沒有為成年子女買房置業的法律義務。可是,即使父母有在經濟上幫扶子女的道德義務和家庭責任,也不能讓父母以犧牲健康、損傷身體為代價吧?面對這位父親干枯的眼神、疲憊的神情、受傷的手指,縱是再麻木無情的人,也會為“父母心”動容。
之前,知名學者易中天教授在評價鄉村教師的時候,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人們把老師比喻成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完全不贊同。這是不把老師當人,照亮別人的同時為什麼要毀掉自己,就不能不毀掉自己嗎?”這段話也可以用到父母身上,父母關愛孩子,就一定要以如此悲苦的方式?
作為社會底層生存狀態的一個縮影,不由令人深思:如果社會給年輕人的機會和空間廣闊些,年輕人給父母的經濟壓力就能小一些,也許,這樣的愛與痛才不會成為心酸的無奈。
(責編: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