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17日08:06|來源:中新網|字號:
摘要:學者獻計,不是解政府之憂,添民眾之苦,顧此失彼,縱然是“凡人不能懂”的“專業知識”、“科學道理”,也隻會惹民眾不滿,招民眾批評。 |
中新網9月13日電 對於清華一教授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相關話題的建議,美國《僑報》13日刊載文章指出,學者獻計應當下接地氣,上達天聽,多聽聽實際的民意,在向民眾傳遞建議時,能客觀詳實地表達。
文章摘編如下:
圍繞養老金缺口引發的“延遲退休年齡”話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某近日在一檔節目裡建議不延遲退休年齡,而是可以50歲退休,延遲到65歲再領取退休金,中間15年的時間,“男性去做園林義工,女性洗洗衣服做點編織,多好!”
教授自我陶醉的“多好”,招來了網絡橫飛的板磚。相比延遲退休“讓人再多干幾年”的讓人憋屈,50歲“下崗”“再就業”,當“保姆”、“護工”、“園丁”就更讓人頓覺憤懣,提前“下崗”創造社會就業崗位,不領養老金不給國家添麻煩,干些苦力活拿些小錢糊口度日,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這就是教授意見的精神所在。
教授的主意解決的非百姓疾苦。她沒有說,那些當下30歲左右當起房奴,交上20年或30年的房貸月供后,“被失業”的他們,人生晚年、上老下小又該如何?這分明是置這些社會中堅死活於不顧,兀自坐而論道。
在該教授看來,“老人多了,就得多干一點”,而且,“西方也有”。但她沒有說,中國老齡化程度是否與西方一樣?政策照搬是否會造成民眾不滿?社會老齡化、養老金危機是怎麼造成的?
如果按教授所說,恐怕中國老齡化危機還沒解決,民眾的不幸福感就已經爆棚了。
教授、學者看到的不是老百姓能看到的問題,他們能夠識見未來。因此,政府需要他們為整個國家的發展走向把脈獻計,但目的不是為了“減負”、“壓榨”,而是為了民眾生活更幸福,因為讓民眾滿意隻能是任何政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學者獻計,不是解政府之憂,添民眾之苦,顧此失彼,縱然是“凡人不能懂”的“專業知識”、“科學道理”,也隻會惹民眾不滿,招民眾批評。養老金的問題是可以在政府與民眾間尋得平衡的,任何民生難題亦是如此。學者們應當下接地氣,上達天聽,多聽聽實際的民意,在向民眾傳遞建議時,能客觀詳實地表達,如此,政策才能更接地氣、更加治本,民眾也更能理解與配合,達至共識。(鐘海之)
(責編:張婷)
退休,再就業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