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06日10:28|來源:北京青年報|字號:
《爸爸去哪兒》受年輕觀眾歡迎
電視領域一直有個說法“誰贏得了中老年婦女,誰就贏得了收視率”。調查公司的數據也表明“新媒體提供的選擇越來越多,電視的年輕觀眾正在流失”。在台灣,這種隱憂已經成為電視人的切膚之痛,吳宗憲、張菲、張小燕、胡瓜等綜藝老將由於無法滿足年輕人口味,一個月內近10檔節目停播。但是,這個局面在今年開始改變。
浙江衛視推出的育兒劇《小爸爸》和親子節目《人生第一次》中,25-34年齡段成為收看主力,他們佔全部收看人群的52%﹔而原來35-54年齡段的主力收視人群,從55%下降到了28%。最受追捧的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在這一人群中的收視率高達2.13%。
年輕人不僅貢獻了越來越多的收視率,他們的審美也開始影響電視的走向。年初憑借超高收視“逆襲”台灣的《我是歌手》就是一個例子。半決賽時,林志炫和彭佳慧的表現可圈可點,可最后勝出的卻是“復活歸來”的楊宗緯。這一結果不僅和楊宗緯的超常發揮有關,也與節目組的賽制調整密切相連。“召回”擁有大量90后擁躉的楊宗緯很容易讓人聯想,節目組是想為這個輕易就能觸動70后觀眾集體回憶的節目,再招攬一些更年輕的擁躉。而貫穿前三個季度的13路歌曲選秀,則無一不是為年輕人量身定做。盡管背上“全盤拿來、惰於創新”的惡名,但蜂擁而上的外表下,討好年輕人的急迫感顯而易見。以其中最為突出的《快樂男聲》和《中國好聲音》為例,無論如何解讀它們的成功,有一點始終不能忘記,它們的成功都來自於主辦方深諳當下年輕人正顯露出來的價值追求,用年輕人最為看重的才華和偶像氣質提高了整個節目的門檻。節目中,所有選手的成長背景都聚焦在那些經過摸爬滾打、懷揣對音樂夢想堅持不懈的各類個性獨特的年輕人身上。
不僅如此,年輕人還掌握著電視台的經濟命脈。因為這部分收視人群成為廣告商們最看重的客戶。其中原因如廣告商所言,“你的產品都是針對35歲以下的人。35歲以上的人,收視習慣、消費習慣相對固定,要改變他們是很難的。”這種觀點通過去年《舌尖上的中國》已經得到佐証,在這部紀錄片播出期間,淘寶網公布數據顯示,片中提及的香格裡拉鬆茸、諾鄧火腿、內蒙古奶豆腐、徽州毛豆腐、大理乳扇……搜索量達到400多萬次,共成交582萬多件。不但美食特產,就連烹飪套裝的成交量都大幅增加,各種鍋、壺增長21.78%,用於傳統烹飪的砂鍋、蒸鍋等更高達33.4%和70.86%。
轉向帶來了最現實的利益:2005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用“平民盛宴”創下相關收益7.66億元﹔江蘇衛視的王牌節目《非誠勿擾》在2012年廣告招商中瘋狂吸金18億元,僅次於央視《新聞聯播》與《焦點訪談》﹔而第三季《中國好聲音》還未張嘴,就已經坐收13億……
電視台的經濟效益、存亡之本,隻消轉一道彎,就會交托到年輕人的掌心。是討好年輕人,通過植入年輕人的思維完成自己的“逆生長”,還是守著現有的觀眾,陪他們慢慢變老然后坐著搖椅慢慢聊?
中國電視人正在做出選擇。
(責編:張婷)
爸爸去哪兒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