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13日09:57|來源:解放日報|字號:
改革開放將中國推送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更上一層樓,難度會加大。爬坡過坎,沒有一點“南門立杆”的精神是不行的
中國的“三中全會”現象,已成為一個世界性話題。其之所以備受關注,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在決定未來發展的歷史關口,所體現的戰略眼光和“爬坡過坎”的改革精神。新一輪改革發展,同樣面臨著諸多“險灘”、“峻嶺”,靠什麼“爬坡過坎”,需要勇氣,需要智慧,更需要自信。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改革往往伴隨著從懷疑到信任的過程。當年小崗村農民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手印的那一刻,心中不是沒有疑慮,但如果當時這18個人畏葸不前,恐怕中國的改革歷程就會重寫。小平同志在談及這段歷史時表示,“農村改革見效非常快,這是我們原來沒有預想到的。當然,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贊成改革。有兩個省帶頭,一個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鄉﹔一個是安徽省,那時候是萬裡同志主持。我們就是根據這兩個省積累的經驗,制定了關於改革的方針政策。還有一些省猶疑徘徊,有的觀望了一年才跟上,有的觀望了兩年才跟上。中央的方針是等待他們,讓事實教育他們。”
人們對於改革的認知往往會有差異的,並不是所有人能夠“齊頭並進”。在這個過程中,有懷疑、有猶豫、有退縮、有觀望,是正常的。但是,絕不能坐等,更不能以此作為懈怠的借口,而是需要實干,需要做出“事實”。
這裡,不由想到商鞅“南門立杆”的故事。商鞅出台變法方案后,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於是,他在國都南門立了一個三丈長的木杆,貼出告示說,隻要誰能將此木杆扛到北門,就賞十兩黃金。百姓看了這告示,覺得這是一個笑話,沒人理會。第二天,商鞅見沒有人動那根木杆,將賞格加至五十兩黃金。終於有一個人,將木杆背到了北門,商鞅如數發給賞金。於是,百姓相信商鞅說話算話,對變法不再心存疑慮。
“南門立杆”表達了改革者的決心和自信。人無信不立,改革也需要取信於民。不能否認,在面對改革的觀望情緒中,一部分就來自於對政府某些政策的不信任。改革措施能推行到底嗎?固化的利益格局能被打破嗎?改革紅利能不能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對於這些疑問,行動是最好的回答。
在這方面,我們不是沒有經驗可借鑒。過去,民間流傳著一句話:36個紅頭文件管不住干部一張嘴。可見,管住公款吃喝的難度有多大。但是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真抓實干,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不姑息,一查到底。於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就這樣被管住了。
改革開放將中國推送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更上一層樓,難度會加大。爬坡過坎,沒有一點“南門立杆”的精神是不行的。常常聽到一些干部抱怨,推動某項政策制約因素很多,難度很大﹔他們將一些問題的久拖不決歸結於“歷史遺留”。如果推行者本身縮手縮腳,畏首畏尾,沒有“立杆”的勇氣和擔當,那麼又如何讓老百姓相信改革舉措並為之同心協力呢?
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吹響改革的集結號。戰略布局、宏大藍圖,需要一步步落實、一筆筆繪就。面對發展以后出現的諸多新問題,改革需要凝聚更多的共識。這種共識不是喊一兩句口號,也不是做一兩個姿態,而是按照中央的部署,沉下心來、穩扎穩打、干出實效。唯有如此,才能消除那些觀望和猶疑,使每個人都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最終實現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責編:張婷)
改革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