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16日08:12|來源:海外網|字號:
都說緣於善心的捐款乃是一件“幸福的煩惱”,僅據我個人自小學時起的捐款經歷而論,如此這般批判性的見解大抵亦貼合我在潛移默化中所滋生的感受。
下到學校支持希望工程的例行捐款也好,上到為救助某位同學而解燃眉之急的籌集治病錢也罷,若是捐款的時候一位家庭經濟條件不很好的同學只是悻悻地捐三兩塊,換來的往往是旁人對其小氣吝嗇的冷嘲熱諷。
可是但凡有哪位同學當真掏出一張一百塊塞進那昏暗的捐款箱內,可以預見的卻又總是老師同學一聲嘆息后的搖首聳肩,旋即他們會不痛不痒地念叨:“捐款根本沒必要攀比,炫富的心理可不能有。”
進而言之,再平常不過的捐款竟能使得一位學生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而旁觀者更會在有意無意間忽略了捐款的簡單初衷並迷失了體味捐款者心意的襟懷。
試想日常生活中我們眼所能見的學生捐款已是這般復雜微妙,更何況國際社會對菲律賓救助的暗潮洶涌,英國《每日電訊報》首先斷章取義地誤讀了中國政府對菲律賓救助僅有10萬美元的訊息,直言作為地區超級大國的中國自損形象,相較於美國和澳大利亞對菲律賓動輒千萬美元的援助,甚至不足援助額的百分之一,更聲稱中國並不值得樂觀地給予信賴。
而美國《華爾街日報》則隨后與《每日電訊報》遙相呼應,故意拋開了台風“海燕”亦使得中國300余萬人受災的事實,刻薄地挖苦了中國在人道主義及菲律賓的私人恩怨兩者之間愚蠢地舍本求末,儼然捐款數額的差距便已經決定了中國相比歐美國家的卑微渺小。
於此且借用美國《紀事》網絡雜志的一席話:“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很有可能會記住哪些國家更慷慨。”,竊以為上述理論同樣適用於曾幾何時飽受汶川地震之痛的中國,回眸當年國際社會對中國汶川地震的捐款數額,我卻赫然發現偏狹局限的絕非中國人對民族感情的維系和對中菲緊張關系的審視,而是許多曾經並不“慷慨”的國家竟在今朝妄自向中國人說教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這其中反諷的意味委實令我哭笑不得。
(責編:張婷)
菲律賓,捐款,中國,美國,汶川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