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20日07:18|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中國來到世界舞台中心,是世界大變化,中國大發展帶來的結果。過去幾年世界的變化,特別是金融危機,大大加快我們來到世界舞台中心的進程。不論對中國,還是對於世界,都有一個適應過程。我以為,我們需要逐步克服弱國心態,擺脫慣性思維。
國家和人一樣,總是生活在慣性之中。中國是一個大國,但我們長期是一個弱國。長期弱國的狀態使我們形成一種弱國心態和慣性思維。弱國心態最大的特點就是缺乏自信。不自信,對於別人的評論就十分介意。不自信,總怕人家瞧不起,總願意對人家說我這個好、那個好,生怕人家看不到。這種心態和慣性思維,與來到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國地位是不相稱的。弱國心態會自覺不自覺地影響我們的言行。克服弱國心態,需要時間,更需要自覺。媒體在這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來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國,我們要更多地考慮大局、氣度和民心。
所謂大局,就是要考慮人類的利益和世界的前途。因為中國的利益已經和世界連成一氣。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的一次講話中,講到義和利的關系。他強調,在必要的時候,為了義要犧牲一點利。什麼是義?人類共同的利益是義,世界的前途是義。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問題,毫無疑問就佔領了道義制高點。
所謂氣度,是與一個國家的地位密切相關的。處在世界舞台邊緣的氣度和處在世界舞台中心的氣度是不一樣的。你既然來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人家當然要對你指指點點、評頭論足,這是必然的。這是你處在舞台邊緣的時候不會有的待遇。我們對於別人的評頭論足,不必過分介意,要有求同存異的雅量。
國與國之間,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分歧是必然的。因為,各國有著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價值觀,各自又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這樣那樣不同的看法,是天經地義的。大家都是一種看法,那才是怪事。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懂得了這個道理,孔夫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和而不同”。因此,在同別國打交道的時候,絕不能把分歧看成兩國關系的全局,那就犯了片面性的錯誤。
來到世界舞台中心的國家必須考慮爭取人心的問題,人心的向背至關重要。國內是這樣,世界更是如此。中國外交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著眼於人民,今天需要更加發揚光大。我們講話,做事情,必須考慮到,要爭取世界多數人的同情和理解。世界上有壞人,但我堅信一條,不管中國也好,世界也好,好人居多數,人民是好的。千萬不能在國與國之間出現分歧的時候,放棄做人民的工作。中國對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的工作在任何時候都不應當停頓。最近菲律賓受到超強台風“海燕”的襲擊,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習近平主席向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發去了慰問電,中國紅會向菲律賓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這些行動是得人心的。
近些年來,在中國的學界和媒體上,經常談到軟實力和話語權的問題。軟實力也好,話語權也好,絕不是卡拉OK自娛自樂,也絕不是自己說有就有的。你講的話,你提出的主張,世界上多數人覺得有道理,有吸引力,受到歡迎,這樣才有軟實力,才有話語權。如果你的言行,你的主張,人家討厭、反感、厭惡,那就談不上什麼軟實力了,也沒有什麼話語權了。干得越多,講得越多越糟糕。
隨著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中國外交早已從小外交走向大外交。參與外交的行為體已不限於國家領導人和政府官員。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同來到中國的外國人接觸的中國人都在不同程度參與這項工作。如何適應中國來到世界舞台中心這樣一個新事物?當然,這是政府要首先考慮的,但老百姓也不完全是局外人。▲(作者是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責編:張婷)
外交,世界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