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28日13:05|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第五代戰斗機殲-31(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道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1月26日發表題為《志存高遠:中國的空中雄心》的文章,作者為克雷格·卡弗裡。文章指出,過去15年中,中國國內航空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如今,它能夠越來越多地滿足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飛機設計和研發方面的需求。
文章稱,雖然一些重要領域的軍事和工業能力方面還存在不足,但顯然中國正在朝彌補這方面差距的方向努力,從而建立一個真正自力更生的國內軍事航空部門。
眾多新機型面世
文章稱,眾多引人關注的事件讓人難以忽視過去5年來中國航空能力的發展。自2011年以來,有7種新機型進行了首飛,其中包括兩款第五代戰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實現戰機現代化和增加戰機數量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9個已知的軍用飛機生產項目。據信,2012年,這些項目為陸海空軍制造了148架飛機。
2011年以來受關注度最高的兩個項目是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的殲-20和沈陽飛機公司的殲-31第五代戰斗機。雖然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員默認殲-20項目的存在后外界普遍預料到了該飛機在2011年的亮相,但僅在21個月后就出現第二款第五代機型的事實顯然表明了中國正在開展的研發工作的廣度。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軍方有意採購殲-31。然而,目前看來,殲-20今后將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雙發戰斗機機群中的主要機型。
文章指出,殲-20和殲-31都具備隱形特點。然而,判斷這兩款飛機的能力仍極具挑戰性,因為對軍用飛機的性能而言,系統和傳感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在對殲-20和殲-31採用的技術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不可能准確地將這兩款機型與其他第五代戰機進行比較。此外,隨著新技術的完善和發展,最終的量產型飛機可能與目前處於試飛階段的原型機在一些方面有很大差別。
運輸機提高顯著
文章稱,對航空業和解放軍來說,更重要的裡程碑可能是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的運-20戰略運輸機在2013年1月的首飛。運-20是首款真正國產的大型運輸機,表明了中國工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盡管它配備的是俄羅斯航空發動機公司制造的D-30KP2發動機,顯然也引進了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的設計。這款機型的出現也為今后研制真正的空中加油平台提供了潛在機遇,從而克服解放軍目前的機群存在的兩個關鍵弱點。
與此同時,陝西飛機工業公司的運-9項目進一步証明中國對空運能力正在加強重視。運-9是對該公司生產的運-8戰術運輸機的全面現代化升級,包括重新設計的機翼、增壓機身以及新的6葉螺旋槳。
隨著貴州航空工業公司的教練-9和洪都航空工業集團的教練-10教練機都進入量產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先進的噴氣式教練機機群現代化改造也正式開始。
旋翼機方面的進展喜憂參半。盡管中國人民解放軍存在迫切需求,但國內工業部門還沒有研制出合適的中型和重型運輸直升機機型。哈飛航空工業公司的直-9承擔部隊運輸(直-9B)、反潛戰(直-9C)、對地打擊(直-9D)和近距離空中支援(直-9WZ)等一系列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缺少本土生產的可靠機型來滿足這些要求。
文章指出,今后,對哈飛航空工業公司與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制的直-15民用直升機進行軍用改造以及與西科爾斯基飛機公司的S-70(UH-60)“黑鷹”直升機類似的一款未命名機型(往往被稱為直-20)是短期內最可能成功填補空缺的選擇。
戰斗機仍是重點
文章稱,雖然過去3年來中國在飛機設計和制造方面的活動領域日益拓寬,但戰斗機仍是航空業的短期重點。在2013年中國已知的9個活躍生產項目中,有4個項目是為解放軍戰斗機和轟炸機部隊制造飛機的,它們分別是轟-6K、殲轟-7A、殲-10A以及殲-11B。同樣,正在進行的5個研制項目殲-10B、殲-15、殲-16、殲-20和殲-31都是多用途戰斗機機型。
國產戰斗機項目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結果是,過去10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機機群經歷了快速現代化的過程。雖然許多部隊仍裝備過時的殲-7和殲-8機型,但來自殲-10和殲-11生產線的日益可靠的飛機帶來了重大的質量提升。200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戰斗機機群中大約四分之一的飛機可被視為第四代戰斗機,而僅在6年后,到2013年底,機群中幾乎一半的飛機據信已達到這一標准。
然而,到目前為止,現代化升級在很大程度上還隻限於戰斗機機群,戰斗機的研制和生產優先於運輸機和空中加油平台等支援飛機。
文章還說,雖然中國在飛機研制、飛機系統、生產技術和復合材料等眾多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而且在發動機研制和制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目前這些能力都遠未成熟。此外,在這些領域的許多方面,就工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能力而言,仍存在著差距。今后10年中國面臨的挑戰不是發展新的國產戰斗機,而是縮小這些仍存在的差距。
(責編:張婷)
中國,軍機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