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02日08:29|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中新網12月1日電 12月1日是《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紀念日。這份文件不僅確認了中國收復領土的權利,更奠定了二戰后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基石,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然而就在此之際,日本右翼勢力挑戰歷史、意圖翻案的傾向卻越演愈烈。非法“購島”、修憲強軍、修改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等一些列做法,都與《開羅宣言》精神背道而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警惕。
《開羅宣言》確認中國收復失地權利建立戰后新秩序
1943年11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曙光初露。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舉行開羅會議,共同討論未來對日作戰的目標。當年12月1日,三國首腦發表了著名的《開羅宣言》,宣示了協同對日作戰的宗旨,確定了戰后對日本侵略者的處置問題。
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開羅宣言》是戰后處理日本問題的重要依據。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在波茨坦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精神,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中明確接受《波茨坦公告》,並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
1945年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舉行,中國政府正式收復台灣。中國始終強調,日本應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律文件,將竊取中國的一切領土歸還中國,其中包括釣魚島。
就歷史意義而言,開羅會議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以世界大國身份參加的會議,確定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開羅宣言》成為奠定戰后國際秩序的基礎性文件之一,為中國戰后收回被日本侵佔的領土提供了依據。
(責編:張婷)
開羅宣言,日本,侵略,暴力,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