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16日06:31|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一張小小的地鐵票,恰似一張考驗地方執政理念和決策水平的試紙。制定更科學合理的地鐵票價制度並非不可,但貿然取消多年來已取得較好社會效益的低票價制,無疑是一個充滿風險的舉動。 |
北京地鐵的低廉票價曾讓其他城市的居民羨慕嫉妒恨,也為補貼公共交通的地方政府贏得口碑和掌聲。但北京市政府日前發布通知,明確提出將制定高峰時段票價差別化方案,這意味著執行多年的北京地鐵2元票制即將終結。按照有關部門的說法,調價的目的是通過價格杠杆分散高峰時段客流壓力,降低大客流風險。板上釘釘的調價消息,在網上幾乎遭到一邊倒的反對和質疑。
正如一些網友所說,用調價(實質上是漲票價)來緩解地鐵客流壓力,看上去是尊重價格杠杆的市場調節作用,實則是經不起推敲的“神邏輯”。價格變動確實有可能影響人們的消費習慣,但這對剛性需求的影響非常有限,而那些被迫在早晚高峰擠地鐵的多屬剛需,並不會因票價上漲而改換其他交通工具。上海地鐵票價比北京高很多,但早晚峰時期依然擁擠不堪,就是最佳例証。
退一步說,即使提高票價能將一部分人“擠”出地鐵,無論他們選擇自駕出行還是乘坐公交,都會讓原本就已非常糟糕的路面交通雪上加霜。由此可見,地鐵調價恐怕隻能讓地鐵公司的賬簿好看一些,卻不能實現緩解客流壓力的初衷,盲目調價反倒會導致兩個結果:其一,大多數市民的出行成本增加,要麼增加經濟成本,要麼增加時間成本﹔其二,地鐵部門承受的壓力轉嫁給路面交通。
決定廢止執行多年的2元通票制,顯然是基於成本核算的結果。目前北京軌道交通日均運量約1000萬,而據測算每人次運營成本為4到5元,實行2元票價制則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公共財政補貼——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市在公共交通方面的補貼已高達175億元。持續增加的交通客流,讓有關部門“壓力山大”。
問題是,有關部門不能隻算“經濟賬”,還必須好好算算“社會賬”。將納稅人的錢補貼到民生領域極具正當性,多年的實踐也証明這對緩解北京交通擁堵狀況居功至偉,政府如果為減少這部分投入而調價,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必將大打折扣。事實上,即使是算“經濟賬”,地鐵調價也很可能得不償失——路面擁堵造成的經濟損失,未必會比政府花的交通補貼“便宜”。
一張小小的地鐵票,恰似一張考驗地方執政理念和決策水平的試紙。制定更科學合理的地鐵票價制度並非不可,但貿然取消多年來已取得較好社會效益的低票價制,無疑是一個充滿風險的舉動。如果不能在政府責任、市場規律、民眾訴求等方面找到平衡點,地鐵調價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多輸”——北京交通更堵了,市民生活更貴了,政府被罵更多了,而且省下來的錢未必會投到其他民生領域。
現在看來,“2元票價將成歷史”已毫無懸念。盡管如此,在制定具體調價方案的問題上,還大有文章可做。有關部門應該吸取以往一些“關門決策”、“拍腦袋決策”的教訓,在科學論証和廣納民智的基礎上,制定出幾套供民眾選擇的備選方案,盡可能讓調價方案更得民心。
當然,城市管理者必須意識到,調價並非解決北京交通擁堵問題的治本之策。除了價格杠杆,還要設計出更加科學的道路網、軌道交通網絡,調整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規劃,鼓勵民眾選擇綠色出行,用多管齊下來緩解擁堵難題。
(湯嘉琛,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宋勝男、鄒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