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1月27日06:42|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人性論型是從人性的角度分析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帶著比較強的傾向性去找史料,然后以“個人”的人性角度來分析歷史,很多情況下脫離了當時事件、人物乃至國家和國際的歷史大環境。 |
近年來興起的“重讀歷史”或“新解歷史”現象值得關注。如果說,“重讀歷史”或“新解歷史”對歷史上一些事件、人物、問題等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或再研究,發現一些過去沒有發現或沒有引起足夠注意的史料,從中發掘出對今人和國家、社會有益的見解和經驗教訓,這樣的“重讀”和“新解”都是值得提倡和支持的。但如果是有意或無意地通過“重讀”或“新解”而對歷史進行片面的歪曲,則另當別論了。
歪曲歷史一向是某些勢力慣用的手段。遠的不說,就拿台灣來看,1988年李登輝執政后,對歷史進行“新解”,在行政、文化領域大力支持、鼓勵和提拔傾向於台獨的知識分子,從教科書、文化宣傳上全面歪曲台灣的歷史,去中國化,有意培養台獨意識,把台獨與推進西式民主聯結起來,把民主當成台獨的借口,全面影響新一代台灣年輕人的思想成長。經過李登輝、陳水扁等人近二十年的“新解”,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台灣年輕人對國家、民族、主權和民主的認識。據台大政治系主導的“兩岸和平趨勢調查報告”(2012年5月發布)顯示,“48.8%的受訪青年傾向於台灣主體認同(即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彼此互不隸屬)﹔其中,大學生一代對台灣主體認同感更高達52.8%。”這種文化上的影響和歪曲作用甚至大於戰爭的影響和破壞,需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逐步糾正過來。
除了“台獨”式的歪曲歷史之外,其他片面、狹隘的“重讀”歷史或“新解”歷史現象中有兩種情況比較典型:人性論型﹔“發現新大陸”型。
人性論型是從人性的角度分析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帶著比較強的傾向性去找史料,然后以“個人”的人性角度來分析歷史,很多情況下脫離了當時事件、人物乃至國家和國際的歷史大環境。這種情況多見於對近代以來清末和民國時期的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新解”或“重讀”。
這樣的“新解”或“重讀”通常不能整體地、全面地解釋某個事件或人物,而是以人性為基礎來解釋,往往是從個人感受的角度把一些本來負面的人物塑造成很人性很慈祥的形象。當然,不能完全否定人性因素,如果不講人性的話,那豈不成了禽獸?但歷史事件和人物是復雜的、多角度的,如果單單從人性論來分析,可能就較難區分正義與邪惡、正確與荒謬、正直與奸詐。
如果隻強調人性,隻從某個角度來看,那麼希特勒、東條英機等戰犯也可以是很人性的。現在看一看當年德國納粹拍攝的有關希特勒的紀錄片,許多鏡頭都很溫馨,鏡頭中的希特勒很友善,很慈祥,有時還親切地拍一拍、親一親小朋友的臉。多好的形象!這也是希特勒的人性。但我們能夠因這樣的“人性”就對歷史進行重新解釋嗎?
“發現新大陸”型通常是似乎有一天突然讀到了一個什麼史料,於是就感嘆,原來還有這回事,以前怎麼不知道,都是被官方“封殺”了,被蒙蔽了雙眼,於是就到處找史料,就發現了許多“新”史料,就開始“以正視聽”。例如,近十余年來經常看到有些媒體文章說以前對國民黨抗戰知之甚少,並由此推論是大陸官方“封殺”了國民黨的抗戰業績。
事實並非如此。早在1980年代中期起,大陸對國民黨的抗戰功勞便開始以比較客觀的態度進行評價,那時中學的歷史教科書很清楚地介紹了國民黨方面是如何組織和指揮幾大會戰奮起抵抗日本侵略的,如平津抗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武漢會戰、棗宜會戰等,都是從正面描述,肯定了抗戰早期國民黨在正面戰場英勇抗日的歷史,並沒有刻意“封殺”國民黨的抗戰功績。
教科書的肯定,比藝術的肯定更加正式和嚴格、權威。有人認為,即使那時的中學歷史教科書裡正面介紹了國民黨抗戰業績,但篇幅也不多,不能特別引起注意。要知道中學歷史教課書涵蓋的內容非常多,從古代史到現代史,從世界史到中國史,人類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重要事件要濃縮在並不厚的四本小冊子中。在嚴格的篇幅限制下,歷史教科書能夠專門拿出相當一部分空間介紹國民黨方面組織的若干次會戰,已實屬不易。
不光是教科書,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一些影視劇也已經從正面描述國民黨的抗日功勞了。如當時的《血戰台兒庄》、《七七事變》等不少影片都是從正面描寫國民黨抗戰的。尤其是《血戰台兒庄》的內容非常感人,許多情節真實地還原了國民黨軍與日軍在徐州附近的台兒庄殊死戰斗的英雄事跡,包括蔣介石等國民黨許多高級將領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現在當時的歷史大片中。
反觀另一方,我們不知道在同時代海峽那一邊的教科書裡、影視劇裡有沒有客觀描述共產黨抗戰的資料。近年來經常看到海外一些華文媒體,“表揚”大陸在正面肯定國民黨抗日方面有所進步,說是“終於”開始正面肯定了。幾十年前就已存在的現象,非被說成是最近剛有的進步,怎能不令人啼笑皆非?
(馮鉞,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信息資料室主任,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責編:宋勝男、於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