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3月12日06:53|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無論是改革之初經濟特區崛起的神話,還是前些年熱極一時的國家新區概念,始終“激勵”著官員們前仆后繼,在爭取巨大政策利好的道路上你爭我搶。 |
2014年全國兩會已經接近尾聲。每年的兩會,既是地方官員向公眾展示地方形象之時,也是地方代表、委員向中央表達思想、提議獻策的最佳時機。
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的發言中,“自貿區”一詞出現的頻率極高。自去年上海自貿區正式獲批以來,從浙江舟山到山東青島,甚至到邊遠的新疆,都有官員代表把設立自貿區當做重點議案申報,足見其對“自貿區”概念的殷殷期盼。
在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面前,地方代表如此爭先恐后的心態可以理解。但這種單方面的熱情不禁讓人感慨: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革開放,地方政府“等、靠、要”的心態還是沒有徹底轉變。具體說來,就是寄望中央扔出一個巨大的政策紅包砸到自己頭上,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地區發展的所有問題。無論是改革之初經濟特區崛起的神話,還是前些年熱極一時的國家新區概念,始終“激勵”著官員們前仆后繼,在爭取巨大政策利好的道路上你爭我搶。
然而,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政策背景還存在嗎?若是認真讀一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會認識到本屆政府致力於創立一個公平、統一的市場競爭環境。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家給某個區域“特別政策紅包”的空間其實是越來越小了。
比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要減少三分之一,今后還要進一步減少”,就是為了防止地方政府“跑部錢進”的現象﹔再比如財政部講要“全面清理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區域稅收優惠,原則上不再出台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就是認識到先前那麼多的“稅收窪地”並不符合統一公平的原則。
當地方代表們汲汲於“自貿區”時,筆者懷疑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自貿區的內涵。有學者指出,上海自貿區的設立不隻在強調“免稅”等優惠政策,而是探索一種管理體制的創新,核心是准入前國民待遇與投資負面清單。換句話說,即使除上海外的其它地方獲批,等待它們的不是坐享巨大政策福利,而是開始一場自我革命,是要對現行行政管理體制進行脫胎換骨的改變。
有學者已指出,國家之所以在上海自貿區的名稱前加上“中國”二字,就是希望在上海自貿區經驗成熟后,擇機把它推向全國。若是如此,地方官員們與其費盡心思地爭取自貿區試點名額,還不如琢磨琢磨如何把自己的管理思路與真正的“自貿區思路”接軌。
比如,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取消大部分審批權限,對企業積極性的帶動、對經濟活力的激發都是立竿見影的。政府如何做好一站式服務,如何讓企業對審批流程一目了然,是很多企業代表的切實期盼。地方政府若能將這些看似具體、實則至關重要的事情辦好,遠比拿到一個自貿區或國家新區的名號更有意義。
中央改革的鮮明態度已經擺出,地方政府官員們,你們讀懂了多少?
(鄭陽鵬,財經記者,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責編:於川、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