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農大校長柯炳生:應加快研究轉基因技術

2014年03月12日12:48|來源:海外網|字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在兩會。海外網記者 鄒雅婷攝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關系著國計民生。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保障糧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也把糧食安全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近日,海外網記者就兩會期間熱議的糧食安全及轉基因相關問題,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

談糧食安全:不能隻看口糧

記者:我國糧食產量已經取得了十連增,在這個背景下,糧食安全還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

柯炳生:糧食產量十連增無疑是個奇跡,但盡管這樣,一定要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大勢有清醒的認識。現在供求平衡壓力很大,將來挑戰更為嚴峻——這是我的一個基本判斷。

糧食安全不僅是指口糧安全,口糧我們基本自給沒問題,但還要考慮到飼料糧和轉化產品。隨著經濟水平提高,人們的消費偏好發生變化,原糧消費越來越少,轉化產品消費越來越多。如果飼料糧供應不足,造成肉禽蛋奶價格上漲,同樣會引起社會強烈反響。2007年豬肉價格上漲60%以上,影響就很大。我國去年進口了6338萬噸大豆,一部分用來榨油,一部分作為飼料,這些大豆如果不進口,在國內生產,需要額外耗費5億畝以上的土地。這是我們難以承受的。

未來隨著人口增長,糧食需求持續增長,根據過去十年來的實際發展情況,我個人預測每年至少增加200億斤以上。一方面是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供給怎麼樣?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耕地面積基本上隻減不增。根據國土資源部統計,每年都有不少耕地被佔用,而新開墾的耕地非常有限,我們的生態環境已經很脆弱,不能過度開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還要退耕還林還草500萬畝。此外,還受到水資源的限制,西北很多地方是有水就有地,沒水就沒地。

我們當前面臨的挑戰是,耕地越來越少,水資源越來越少,農業勞動力越來越少,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而與此同時我們要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

更進一步地,我們講的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的概念,即不僅僅涉及到谷物、大豆等,也還涉及到蔬菜水果等其他作物產品的生產,更包括越來越重要的肉禽蛋奶的生產。

談提高產量:科技是關鍵因素

記者:挑戰如此嚴峻,那麼應該怎樣才能保障糧食安全?

柯炳生:確保糧食安全,首先要確保耕地紅線。我們人多地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而且耕地一旦被佔用,是不可逆的。如果我們糧食安全挑戰不這麼大的話,也沒必要這麼強調守住耕地紅線。我們看到,中央政府是很關心糧食安全問題的,但地方政府的關心程度可能不像中央。這也可以理解,種糧的經濟效益是比較低的,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會想把耕地變為非農用地,這樣就有土地出讓金,有GDP,將來還能帶來稅收和就業。在地方上怎樣平衡好經濟發展和糧食安全的關系,這是一個挑戰。

此外,還要加強支農惠農措施,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改進生產組織形式,等等。但長遠來看,最根本、最關鍵的要素,還是農業科技創新及其推廣應用。農業科技不僅指研發、培育優良的糧食品種,還包括機械化、深耕、灌溉技術、設施農業等等很多方面。隻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單產量,並推動傳統農業升級,實現現代化。

記者:現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水平怎麼樣?

柯炳生: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不少,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主糧品種的育種等技術還可以,比如水稻是國際領先水平,最差的是蔬菜、水果和畜禽品種,大量靠引進。原創性的技術比較少,但在別人原創的基礎上,我們能夠較快地跟進,這叫“集成創新”吧。

應該看到,我們農業科技的投入盡管有顯著增加,但是仍然遠遠不足。據有關研究,我國的農業科技投入強度(即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不到0.7%,顯著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通常2%-3%),也低於印度(0.9%)。由於農業科技創新具有公益性強的特點,國家需要加大投入支持。工業技術可以通過知識產權來保護,農業沒法這樣,有一個創新很快大家都來用,比如你培育了新的果樹品種,農民折一根枝插在土裡就能用,你怎麼辦?你能去起訴千家萬戶的農民嗎?如果不能靠專利保護把科研投入成本收回來,哪個企業願意去干這個?但從國家角度來看是值得的,這是造福整個社會。因此,我建議國家不斷增加農業科技投入,爭取農業科研投入強度到2020年達到1.5%以上。除了錢的投入,還要培養人才。

談轉基因:科學問題要用科學回答

記者:關於轉基因技術的利弊,近期大家討論得比較多,我看到您提出要“推進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您對於轉基因是支持的嗎?

柯炳生:轉基因問題本來是個科技問題,但是現在弄得很復雜。世界上可能沒有哪個國家,轉基因問題受到如此的誤解。老百姓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高度關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覺得現在最誤導人的說法,是說“科學家對轉基因問題有爭議”。這個說法,讓老百姓憂心忡忡。

對於轉基因問題,我也是外行,具體的要問生物科學家,才能把其中的科學道理說得清楚﹔但作為農業大學校長,我經常被人問這個問題,無法回避。你隻要談農業科技,你就無法回避這個問題。我把我了解到的情況,歸納成五句話:第一,轉基因技術對於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極為重要,潛力很大﹔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沒有必要這麼堅持了。第二,“轉基因產品”是否安全,不能一概而論,要看轉的是什麼基因。這有點像蘑菇,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所以,政府要進行監管審定﹔第三,“轉基因食品”是經過科學檢驗、政府審定批准生產上市的,相當於超市裡的蘑菇,是安全的﹔第四,美國是轉基因食品消費最早、最多的國家,從來沒聽說發生過安全問題,其他國家也沒有﹔第五,世界上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所有權威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美歐日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各國的科學家學會組織等,都對已經上市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沒有爭議。也正是由於以上這些原因,代表著我國生物學界權威的61位兩院院士,才會鄭重上書國家領導人,呼吁推進轉基因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對於轉基因產品進行標識,也是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的一個問題。其實,標識的目的,是給消費者選擇權,並不意味著有安全問題。現在美國不要求對轉基因食品實行強制性的標簽制度,他們認為轉基因食品與非轉食品實質性等同。也就是說,對於已經批准商業化的轉基因食品來說,其風險程度與沒有進行轉基因的同類產品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有了轉基因而額外增加風險。歐洲和日本要求進行標識,但不是零容忍,也就是說,如果食品產品中來自轉基因原料的成分含量超過了一定的百分比,就需要標識﹔含量微少沒有達到這個百分比的,不需要標識。我國實行標識制度,並且是零容忍的,即隻要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無論多麼微少,都要標識。當然,這個制度的執行中,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

總之,對於轉基因技術,我國要加快研究,絕不能放鬆﹔在產業化方面,政府要在嚴格的科學審定的基礎上,分階段逐步推進,不斷釋放我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熟技術,來應對國外品種的競爭壓力﹔在產品標識方面,要完善現有的制度,並且嚴格執行,通過透明度很高的標識制度,給消費者以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這也是消除消費者擔憂和疑慮的重要途徑。此外,有關部門也要加強科普工作。(記者 鄒雅婷)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郎咸平:“無知”比轉基因食品更可怕

張田勘:非法轉基因食品如何成為“盤中餐”?

史興慶:轉基因罵戰,一場皆大歡喜的名人秀

中央一號文件流露對待轉基因產業化態度

劉雪鬆:中國該為轉基因創造什麼條件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北影學霸校花爆紅 中國各校名花美貌大PK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