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15日13:39|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4月15日電 求是理論網刊登《紅旗文稿》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以“中國經濟崩潰論”和“做空中國論”為核心的經濟悲觀主義思潮自3月以來開始加速抬頭。值得注意的是,本輪悲觀主義思潮與以往幾輪悲觀主義思潮有本質的差別。
一、本輪經濟悲觀主義思潮與以往有本質差別
1. 隨著中國經濟在全球化市場和生產鏈的地位提升,中國經濟的下滑牽動著世界各國的神經,大量關注世界經濟危機傳遞和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知名學者都紛紛加入“中國危機論”和“中國崩潰論”的大討論之中。以魯比尼、克魯格曼、席勒以及艾欽格林為代表的歐美發達國家學者先后拋出了不同版本的“中國崩潰論”,使本輪中國經濟悲觀主義思潮成為世界性的話題,並使很多市場人士堅信,中國必然是本輪全球經濟危機的落腳點。
2. 不少實業界人士開始加入到唱衰中國的行列之中,無疑會強化民眾對“唱衰中國”真實性的印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些房地產大佬作出了2014 年中國房地產將會下滑的判斷。由於這種言論與其自身利益不一致,人們普遍認為他們的悲觀論調是真實的,而不是以往的陰謀論。
3. 本輪思潮的邏輯在很多人看來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証,中國崩潰論正在不斷地被自我強化。這體現在:首先,大部分西方學者認為,本輪世界經濟危機必將按照“美國→歐洲→新興經濟體”、“金融危機→實體經濟危機→制造業蕭條”的模式演化,而這種預測已經被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南非、土耳其“脆弱五兄弟”等新興經濟體大動蕩以及全球制造業蕭條所証實。因此,沿著這種被部分証實的邏輯,他們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和全球最大的制造業中心必定是實體經濟衰落的承受者。
其次,部分國際金融機構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產物,房地產指標的惡化、非金融企業債務率的高企以及金融扭曲的加劇必將導致局部風險的爆發,並誘發全局性的動蕩。而2013年到目前出現的個別違約案件正好印証了這種判斷。例如,光大銀行拆借違約導致2013 年6 月中旬同業拆借利率的飆升,從而導致“錢荒”的常態化。再例如,“超日債”違約引發資金成本上揚,導致民營企業融資更為困難。
第三,2014年1-2月各類宏觀數據的超預期疲軟在很多人看來好像也印証了很多學者所持的“2014年中國崩潰論”。三大需求同步下滑(出口增速-4.3%、固定投資17.9%,消費11.8%)、供給的回落(PMI指數50.2,匯豐PMI指數48.5,工業增加值增速8.6%)、物價回落(CPI2.0%,PPI-2.0%)、制造業蕭條的蔓延、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市場波動似乎都說明經濟下滑壓力較以往年份進一步加大,2014年“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在加大。
第四,中國概念股和中國金融股的進一步下探,在很多投資者看來也印証了2011年高盛等國際投行所提出的“做空中國論”,近期的國際資本外逃則進一步在強化這個概念。
第五,部分樓盤銷售和價格的變動牽動了廣大民眾的神經,使2014-2015年中國房地產崩潰的概念和預測在民眾中得到強化。
正是上述三大原因,導致目前經濟領域的悲觀主義在不斷強化,並在很大程度上引導著人們的預期,使內生性的需求動力進一步下滑。
二、防止經濟悲觀主義的若干政策建議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認識和應對目前經濟領域的悲觀主義就變得十分重要。
1. 必須理性地認識到目前很多主張“中國崩潰論”和“做空中國論”的悲觀主義與中國現實並不吻合,很多証據都流於表象,並沒有把握住中國經濟運行和宏觀調控的實質。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必須保持必要的定力,防止在宏觀領域出現“輿論綁架”的現象。首先,經濟悲觀主義對於1-2月數據的解讀很不科學。一是2014年的春節效應比較強烈,因為今年春節沒有在2月末,對1月和2月影響都很大。二是各項價格參數的回落導致價格效應比較明顯,即提出價格因素之后,2014年1-2月各項指標的實際增速下滑並不是很大。價格因素導致名義變量下滑達到1.2個百分點。三是目前全球經濟的月度波動較以往都有所加大,因此,目前中國年初數據波動加劇可能是一個常態,不宜將月度回落解釋為趨勢回落。四是人民幣貶值的信息被過度詮釋,因為1-2月人民幣名義匯率雖然貶值了0.4%,但實際匯率卻依然升值了2%左右。
其次,目前是中國結構轉換的陣痛期、經濟增速的換擋期以及風險釋放的加速期,因此不能把增量的惡化等同於中國經濟運行的整體惡化,不能把潛在經濟增速的回落解釋為周期疲軟的下滑,不能把個別風險暴露事件理解為整體風險爆發的前兆。
第三,充分考慮大改革對宏觀經濟的短期沖擊效應,特別是吏治整頓與反腐倡廉等政治社會調整對經濟運行帶來的外溢效應。
第四,很多人唱衰中國經濟有其更深層的目的。例如,很多跨國公司研究人員唱衰中國,持“中國崩潰論”,在很大程度上有配合金融市場上“做空中國”投資操作的嫌疑﹔很多持不同政見者的本意在於唱衰中國改革與中國政治體制。
2. 必須強化政府干預的力度,適度調整宏觀經濟政策的預期管理方式,適當進行輿論干預,防止本輪悲觀主義思潮惡變。首先,在金融領域依然要強化對於個別違約事件的處理預案,防止這些個案事件轉化為區域事件或全局性事件,必須強化民眾對於個別違約事件的理性認識,阻斷“個別事件爆發→市場振蕩→信心崩潰→危機爆發”自我強化機制的傳遞,防止悲觀主義在金融領域直接演化為金融風險。
其次,應當有組織地舉辦權威人士的系列講座和宣傳活動,對目前中國經濟形勢、房地產狀況、1-2月宏觀經濟數據等領域進行科學的、正面的解釋。
第三,對於房地產行業中個別大佬和一些媒體一致唱空房地產市場的行為應當給予適度的干預。
第四,宏觀經濟政策需要有一定的定力,不能簡單跟隨市場情緒和輿論來進行調整,以防止政策調整成為強化悲觀主義的工具。但在打破悲觀主義自我強化機制上應當有所作為。一是匯率調整可以採取一些超常規的措施,以打破市場悲觀主義預期及其建立在這種判斷基礎上的套利活動。阻擊熱錢和防止短期套利。二是財政政策應當在居民增收上加大力度,大改革年份需要通過財政的轉移支付來增加民眾的收入,進而增進改革的共識,消除經濟悲觀主義傳播的土壤。經濟增長以及收入的提升依然是檢驗改革成功與否的基礎。
3. 應當正視經濟悲觀主義所反映的各種深層次問題,不僅要反對將這些問題極端化,更為重要的是要用改革行動來破解悲觀主義的預言,強化改革的技巧,以化解改革對宏觀經濟和局部風險的過度沖擊。首先,要通過改革的具體行動來破解經濟悲觀主義。很多市場人士對於中國經濟的悲觀在於對中國經濟實質性改革啟動的速度不滿意,認為中國經濟改革是“權力的再分配,而不是真正的改革”,對於這種思潮最好的辦法應當就是請他們看事實。
其次,改革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技巧。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金融風險的緩釋不能在激進改革中完成,金融泡沫的治理不能採取簡單的市場化措施﹔房地產泡沫的治理必須在保持短期供求相對平衡的前提下進行大的制度調整﹔利率市場化必須充分考慮企業債務和市場資金鏈的可持續性﹔產能過剩的問題不能單靠行政化的運動來解決﹔“社會要托底”必須做實,這是信心維護的關鍵。
4. 要防止經濟領域的悲觀主義演化為社會政治領域的悲觀主義,特別是不能把經濟悲觀主義演化為對大改革合理性的懷疑。
原標題:高度重視經濟悲觀主義思潮的變異
(責編:牛寧)
悲觀主義 經濟運行 經濟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