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30日06:44|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長江經濟帶與目前正在北方興起的京津冀一體化的思路是一致的。 |
資料圖:長江經濟帶
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11省市區負責人座談會,研究依托長江這一中國的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未來的持續發展建立起新的重要引擎。
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內陸河,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長6300余公裡。長江沿岸數百條支流輻射南北,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長江沿岸還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其人才優勢和市場資源在國內堪稱首屈一指,特別是制造業具有傳統優勢。長江流域在中國版圖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其經濟運行對整個中國來說,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
正是由於長江流域在我國具有重要的經濟戰略作用,因此,無論是在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后,長江流域的發展一直是國家的重點目標。在改革開放初期制定的“七五”計劃中,建設長江經濟帶就已提出初步的構想,並與沿海經濟發展帶一起,被確立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兩個軸線。但是,在沿海地區利用區位優勢發展對外開放取得明顯成績的同時,長江經濟帶的效用卻未能發揮出來,長江沿岸的發展並不均衡,從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依次向西,長江流域的各個地區經濟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落差。此次國務院重提建設長江經濟帶,是對國內外經濟形勢作出客觀分析后所規劃的一種新的戰略部署,在提升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質量的同時,重新打造內陸地區的開發開放,將東部地區的市場逐步向中西部地區引導,形成東中西部聯動的格局,從而帶動內陸地區新的經濟起飛。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形成了沿海、珠三角、長三角、京津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但廣袤的內陸地區仍相對落后。這種東中西部發展的不均衡對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構成了不同的壓力:就發達地區來說,大量外省人口被其吸引而遷居過來,導致城市急劇擴容,不僅使房地產市場面臨壓力,而且對城市環境等也產生了重負﹔而對內地欠發達地區來說,由於市場資源被發達地區吸附,導致大量人口特別是優秀勞動力外移,加劇了這些地區的發展難度。因此,建立長江經濟帶,就是希望通過產業的梯度轉移,將一些已經不適應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資源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給中西部地區的經濟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長江經濟帶與目前正在北方興起的京津冀一體化的思路是一致的。北京作為首都,集中了大量豐富的行政和市場資源,其經濟發展在全國范圍內遙遙領先,但與其近鄰的河北則處於相對落后的位置,甚至不得不承受因為北京對資源過度利用而產生的資源枯竭壓力。因此,中央最近確立了京津冀一體化的改革方向,其目的就是希望將首都所具有的優勢釋放出去,一方面減輕首都發展中所產生的壓力,另一方面讓近鄰的河北地區能夠分享到北京的資源溢出紅利。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則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打破行政分割所帶來的市場封閉,樹立一體化的全局觀念。相比之下,長江經濟帶的建設,更需要沿海各省市區打破行政界線所帶來的本位觀念,在東中西聯動這盤新棋局中實現良性的互動,從而實現中國經濟新的飛躍目標。
建設長江經濟帶,其潛在的意義還在於,它與我國在國際上倡議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也能夠銜接起來。我國政府提出的建立新絲綢之路的設想已經得到中亞、歐洲一些國家的響應,但是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利益需要經過復雜的協調甚至博弈,因此這一設想成為現實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夠先把長江經濟帶建設好,讓其與設想中的新絲綢之路銜接起來,長江經濟帶的效應就能夠讓新絲綢之路相關國家看到實際的利益,從而激發更多的共同語言和合作意願,促成這一重要的世界貿易通道早日成為現實。而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以后,它對於我國的長江經濟帶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周俊生,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作者專欄】
(責編:於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