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6-10 07:03:00|來源:海外網|字號: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老崔唱這歌的時候,估計也沒想到能被島君用來描述用戶新聞閱讀習慣的變化。不過,雖然您每天從手機和電腦上讀新聞,但在中國,要讀懂政治,還真得看報紙。
而在中國,要讀懂政治,尤其是從官方口徑的字裡行間讀懂政經信號,那最重要的一份報紙,是《人民日報》。
對內、對外中央黨報的“巧合”
6月9日,《人民日報》第四版的“人民論壇”欄目,刊登了一篇評論《警惕西式民主陷阱》。同一天,《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的評論欄目“望海樓”,也刊登了一篇評論:《中國民主模式初步成形》。
嘿,巧了。
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國內版承擔的任務是內宣,以及對內指導工作。其海外版,承擔的任務則是外宣。同一天,中央黨報的對內、對外口徑同時談民主,你覺得這只是偶然?
往下看。
《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其作者是米博華——1個多月以前,他剛剛卸任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的職位。而“望海樓”這一代表了中央外宣口徑、同樣也可以從中窺探中央對外態度的每日評論欄目,本期作者則是鄭永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對內的由黨內副部級官員、在新聞戰線上工作30年的老報人執筆,對外的則由“國際友人”操刀,你還覺得這是巧合?
再往下看。
米博華文章,從烏克蘭危機、泰國政局說起,感慨幾個月來的兩國動蕩,就像是“上了一堂‘西式民主’的政治課”,講述的道理是完全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可能帶來的災難后果、街頭政治和選舉政治可能被資本和民粹所裹挾的道理。
而身在海外的鄭永年教授對國外受眾談民主,則用的是“中國口徑”:“中國模式並非要取代‘西方模式’,而只是意味著可以成為西方之外的另外一種選擇。……概括地說,如果說西方多黨制是外部多元主義,中國開放的一黨制便是內部多元主義。”
對內談民主,用國際事務做例証﹔對外談民主,則總結中國的政治實踐。
內外宣傳的兩張報紙,選取不同身份的作者、用不同的思路寫作、在同一天刊登,這一切,絕非是以“巧合”二字就可以一言以蔽之的。
為什麼選在這一天談民主?
作為媒體,這兩篇評論可以說沒有“由頭”——沒有太明顯的時間和事件作為背景。
不過,看《人民日報》,重要的是看“態度”。
去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把意識形態工作,定義為“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什麼叫極端重要?就是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你可以說經濟發展、政治改革很重要,沒錯,當然很重要。但從重要性上來說,它們之間沒有輕重之分。
為什麼?
意識形態,英文Ideology。崇尚“民主自由”的人們討厭這個詞,也否認自己為其所操控。不過,很不幸,意識形態這玩意兒無往而不在。
比如你熟悉的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其實這幾個詞根本不是一個層面,擱一塊兒簡直雞同鴨講。西方政治學的元祖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把民主稱為“最壞的政體”,黑格爾把“自由引導人民”的法國大革命批判為“絕對自由與恐怖”,這在今天的小清新看來簡直不可理喻。到了烏克蘭危機,奧巴馬指責普京不守國際法,普京回曰奧巴馬你不尊重人權克裡米亞那是人民公投,民主簡直要被玩壞了呢。
意識形態的好詞,看上去怎麼用都行。用在我這兒叫民主,用在你那兒叫專制,我出兵是為了和平,你打仗是霸權主義——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美國的政治表述更懂辯証法。
一切表述需要符合的原則,不過是“政治正確”。誰的政治?何時正確?大家自己心裡都有杆稱,心照不宣罷了。因為政治,尤其是國際政治,才是最講究實用主義的舞台。像春秋時宋襄公跟楚軍打仗要堅守“等人家過了河再打否則不是仁義之師”的,永遠玩不過恪守“半渡而擊”信條的軍事家。
沒辦法,這就是冷冰冰血淋淋的現實。
回到本文的主題。《人民日報》的兩個版本在同一天談民主,事實上也是在建構中國民主的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盡管這個體系建起來很困難——畢竟,上面說的那些好詞兒,都被人家先佔了。但“君子聽其言而觀其行”,政治上尤其如此。
這也就是米博華文章的邏輯所在:你說要自由,結果把人家佔領了﹔你說民主會帶來福祉,結果這些國家天天爆炸襲擊死人社會動蕩經濟倒退幾十年﹔你說街頭政治是表達意志的自由,結果你隻看見軍隊接管政局政府下台國家政治十幾年又繞回到了原點。
說好的幸福呢?
(文/公子無忌)
“俠客島·海外獨家觀察”是以解析時局政局見長的微信公號。關於反腐及其它熱點話題,俠客島還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請關注。
(本文為“俠客島”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